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贺岁话剧”在上海受热…
贺岁片的名与实
“贺岁”娱乐应有品位
部分电影媚俗化取向挨批…
“贱片”暴走今年贺岁档…
音乐贺岁档几成忽悠档 …
50余部贺岁片净看“老脸…
都贴上贺岁的标签,电影…
老照片:关于春节的记忆…
最新热门    
 
贺岁片:莫只剩下票房

时间:2010-1-4 23:31: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于香港的贺岁片,原来的初衷只是每逢岁末香港演艺圈明星们的一种颇具“公益”性庆祝活动的产品——明星们自发又不计片酬地拍摄具有轻松喜剧特色的影片奉献给观众,一则以感谢一年来观众的厚爱,二则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而自1998年冯小刚拍出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并迅速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后,我们对贺岁片的指认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票房”、“市场”等经济收益类词汇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在金钱的刺激下,内地的贺岁片称得上是风生水起,尤其今年,据报道贺岁片已近40部,其中包含如《花木兰》、《风云2》、《十月围城》、《刺陵》、《三枪拍案惊奇》、《孔子》等重磅出击之作,可谓样式繁多,目不暇接。

  换句话说,当贺岁片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就不能仅从“票房”、“市场”来衡量它,而应该从文化的背景冷静观照之:

  贺岁片不能等同于媚俗。一部中国电影史,是由《孤儿救祖记》、《神女》、《姊妹花》这样深谙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并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充满民族忧患意识和现实精神的影片,《黄土地》、《孩子王》为代表的文化反思的影片组成的系列。因此我们才说:关注人的生存,负起道义的责任,维护起码的人道和正义,历来是中国电影艺术家们面临和选择的尖锐文化命题。

  然而,在贺岁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电影人匮乏信仰和价值立场,表现为媚俗的文化品位。

  这种媚俗倾向使得贺岁片表现出种种特有的征象,如消遣性、平面性、包装性、低幼性、快餐性,即对于大众趣味的趋从和附和,并通过利用和制造时尚的文化策略而得到实现。其结果就只能是精神的萎靡和艺术精神的阙如,其表现就是通过拼贴的快速流动的影像、故事叙述的随意穿插、华丽的商品包装和流行符号的不断刺激,使人们获得感官上的满足,导致文化的平面化和平庸化。这一方式的典型表现就是《三枪拍案惊奇》,它通过对二人转、小沈阳等时尚因素的利用,取消生存的严肃性,将沉重的人生化为轻松低俗的搞笑,说到底是趣味的世俗和生命的孱弱。它们迎合的是大众的看客心理,把生活和生命中本该经历和正在经历的苦难化作毫无重量的傻笑,于是,媚俗成了必然的结论,上演着轻浮艺术、伪装生活、背向良知的假面剧。

  或者,它们热衷于自我情感的把玩,个体经验的书写,对历史、人类、社会等“宏大叙事”躲闪和避让,影像常常成为一种支离破碎的堆积。既然时间的连续性在影像中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影像便成了一堆断了线的珍珠,或者可以像活页纸或扑克牌一样任意组合。这一方式在冯小刚的贺岁片中已经渐成气候,在随后的一些贺岁片中泛滥开来。其结果是形象遮蔽了思想、外观淹没了个性,充斥着意义匮乏的重复言说,精神贫乏的物质疯长,以及浅薄无聊、情感纠葛和节外生枝的琐碎事端。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一些贺岁片中所表现出的短视眼光,无支撑点的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嘲弄,对深度的拒绝等特征。

  贺岁片不等于商品。看看贺岁片纷纷登场时的众声喧嚣和挖空心思的炒作,我们几乎已经很难把他们与菜市的叫卖相区分,从主创到院线、从剧组到发行公司,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如何把观众兜里的钞票变现成他们的票房业绩,为此,不惜把本该是审美活动的电影艺术蜕变为赤裸裸的商品。

  它们利用和制造时尚获取利润,因为时尚意味着流行、流行意味着多数,谁赢得了多数,谁就能获得市场的主动权,成为市场的宠儿。多数化意味着巨大的购买力,是上座率、票房、发行量的保障。

  于是,实用主义、现世观念和消费意识形态大行其道,形而上的理想主义被现世主义所取代,世俗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贺岁片所追求的一种主要生活方式和态度。一句话,审美变成了趋俗、商品取代了艺术。

  贺岁莫忘真诚。我们的一些贺岁片在自觉不自觉地拒斥着向着真善敞开的精神质素,因而也堵塞了美的道路,至少从近些年尤其是今年的个别贺岁片看,他们仍走在一条简单、片面并最终导致没有深度的路上,在它们竞相媚俗和追逐金钱的同时,将我们中国电影中的优良传统抛弃了,把电影艺术所应带给人的良善、美好的东西毫不留情地否定了,导致在其中我们无法看到生活的质感和生命的跃动。在真善都被颠覆之后,电影之美学品格也必然随之倾覆。美的艺术变成了丑的艺术,以丑为美已成为某些贺岁片的标志。

  所以,重提对艺术的真诚和对生活的尊重是绝对必要的。无论电影如何发展、贺岁片如何特殊,它起作用的领域仍然是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不是物质欲望的满足。这就要求我们的电影人以虔诚的内心对抗一己的伪善、丑陋和委琐,遵循基本的精神价值尺度作为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