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赵季平:要多创作还要多…
龙平平:邓小平和李明瑞…
周国平:只有把平凡生活…
袁隆平:“粮食安全”是…
李向平:大寨造大庙,信…
最新热门    
 
王清平:十五年秘书生涯,三任领导先后落马

时间:2010-1-4 23:31:49  来源:文学报
出来你就可能获罪。于是我就死不说,哪怕被领导骂也不说。我宁可不说,也不愿撒谎。我心里有话,只可以写。”

  于是,创作小说成为他宣泄的一个渠道。“我可以在我的小说中发表自己的主见,我的压抑得到释放,我工作中形成的长期失语得到恢复。”然而,对那时的王清平来说,秘书工作对他的创作却是一种“威胁”。几年后,在小说《尊严之痛》中,他借主人公刘更生之口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我想过永远放弃小说,尽管灵感频繁袭击我,折磨我,甚至燃烧着我,但是,我像一个病人顽强抗拒病魔一样,一次一次给灵感以响亮的回击。然而,我终究无法摆脱小说的纠缠,它像一个痴情的恋人,融入了我的血液,已然成为我的生命。”

  再回头看一看自己走过的秘书之路,王清平觉得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我是怎样三更灯火五更鸡地沉浸在枯燥乏味的材料堆里的?我是怎样战战兢兢跟在领导身后完成那些本职工作的?我是怎样压抑着自己蓬勃的人生乐趣甚至欲望去满足领导的个性张扬的?我忍辱负重经受了怎样的人格尊严之痛啊?!”然而,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没有像有的秘书那样苦熬着始终得不到提拔。此外,他还有十多部近二百万字的小说问世。

  3

  “作家的本性使他永远不会成为任何类型的集体代言人。更确切地说,作家的本性就是反集体的。作家永远是一匹害群之马。”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说的这段话,经常被王清平引用来作为自己从政的数十年里坚持小说创作的一种心理支撑。也正是这段话打开了缠绕他多年的一个心结。

  尽管写作是一种正当的行为,但官场自有特殊规则。王清平坦言,因为有人担心会被写进小说,官场中人对创作小说可以说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我每被提拔一次,都会有领导善意提醒我,不要再写小说了。只有为数很少的一两位领导推心置腹劝我,业余爱好不能丢。”

  2007年起,王清平开始担任宿迁市作协主席,不必刻意向身边的人隐瞒自己的作家身份。但有时还是会碰到尴尬。“接待客人时,他们会对我递上的名片感到惊讶。我的两个头衔,经贸委副主任在前,作协主席在后,几乎风马牛不相及。和熟悉的人在一起,十有八九会有人用异样的目光看我,有人还会提醒我,‘千万别把我写进你的小说啊!’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从来不会主动谈论小说之类的文学话题,免得别人敏感。”

  王清平坦言,早些年,创作农村题材的小说时情况还好一些。“随着我近年创作的官场小说的陆续出版,周围人对我多了一些异样的目光,有些人开始疏远我了。我的确感受到职业危机。但是,它丝毫阻止不了我创作的脚步。”自2001年出版第一部《官场玩偶》以来,王清平已创作了五六部长篇官场小说。他今年上半年出版的《干部家庭》被誉为“当代不可不看的十大官场小说”,在新浪、搜狐、凤凰、当当等网站推出后,点击连续排名前三。最早发表于2004年《江南》第一期的《骗商》及发表于2007年《锺山》增刊的《尊严之痛》反响热烈。他的另一部长篇《秘书们》即将与读者见面,现在还有三部长篇在出版社待出。

  “虽然文学边缘化了,但是,文学的力量仍然不可低估。”在王清平看来,文学是洒在人们灵魂里的一束阳光。“创作的小说反映的或许是世俗生活,然而驾驭世俗题材的思想却肯定是超越世俗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学于我就是这样一种拯救的力量。我从目不识丁的农家走出来,如果不是有灵魂中这束文学的阳光照耀,我的人生之路不知道会走向何方。”?

  作者:傅小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