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中国摄影金像奖剽窃门:…
桑玉柱曝摄影界潜规则 …
《三枪“拍照”惊奇》 …
摄影大奖取消疑雾未散 …
摄影界被指沦为名利场 …
知情者称涉嫌剽窃摄影金…
摄影金像奖“造假”:折…
摄影家炮轰金像奖:中国…
新证举报金像奖剽窃 摄…
2010第一桩摄影“谜”案…
最新热门    
 
摄影金像奖被取消资格者称照片系共同创作

时间:2010-1-13 12:39:01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提示

  针对金像奖获得者桑玉柱的获奖照片涉嫌“冒用”事件,本报刊发的《金像奖照片“冒用”疑云》一文(见本报1月8日10版)引起广泛关注。12日,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处理决定,引来相关方、业界、媒体和网民一片质疑。

  “共同创作”这一核心“关键词”是否成立,仍然备受争议……

  桑玉柱获奖资格被取消——因“不符合申报规则”

  1月12日,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了关于取消桑玉柱获奖资格的决定。

  决定中,组委会公布了对相关当事人的调查情况,其中,桑玉柱书面陈述受质疑的四幅作品系分别与孟铁、温波共同创作,孟、温二人也均否认作品被“盗用”或 “剽窃”。组委会同时认定,桑玉柱在申报作品时并未就四幅“共同创作”作品加以说明,不符合申报规则,所以取消其获奖资格,收回获奖证书和奖杯并通报其工作单位。

  处理结果公布之后,无论是涉事关键人、摄影业界还是网民,对于获奖照片的质疑并没有平息。

  12日,著名摄影师郎琦在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学术部副主任许林的博客上发表文章,表示“我认为撤消桑玉柱的金像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我对调查的过程、‘共同创作’的提法和最后处理结果是有意见的”。

  作品归属难以确定——桑玉柱指作品系“共同创作”

  针对郎琦所质疑的“共同创作”,此前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的温波,在12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温波告诉记者,自己和桑玉柱于2003年12月初在长白山北坡往西坡走的07瞭望台拍摄,由于当时桑玉柱带的相机出现故障,镜头也不合适,就用他的相机进行拍摄。

  同样也在12日,桑玉柱对本报记者表示,“我的相机出问题了,我就跟温波说,赶快拍,赶快拍!”

  此外,二人均表示,当时只有他们两人在现场,且考虑到长白山冬天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基本上都是“集体创作”,除了摄影设备的“互通有无”外,底片处理上也是“大家一起共享”。

  桑玉柱说,“大家胶卷混到一起,不知道谁的是谁的。”温波也表示,“我用相机拍十张后,我们分配,1、3、5的单号是我的,2、4、6的双号是他的。桑玉柱把卷都拿到北京了,冲完回来就摆出来,你要哪张,我要哪张。”

  至于孟铁的作品,桑玉柱在基于“共同创作”的前提下强调,“孟铁给我的是电子版,我要是想用的时候就拿出来用。我们之间有约定,这是共同创作的。”

  对此,许林表示了自己的质疑——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调查未公布说明桑玉柱与孟铁、温波分别的具体合作形式的前提下,桑玉柱能否称为“创作人”?如果他是没有参加创作的人,能不能成为合作作者?

  郎琦也认为,“创造出合作金像奖得主,真让摄影人哭笑不得。”郎琦说,温波、孟铁的作品从2003年以来都获得过吉林省摄影大奖,之前谁也没说是“共同创作作品”……

  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在提供给记者的新闻通稿中指出,在其组织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上,与会的多数摄影界专家学者对“共同创作”持不认同态度……共同创作是荒唐的。律师阎军认为,如果作品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署名发表,都是侵犯了其他参与创作者的权益。

  桑玉柱解析其“潜规则”下的“共同创作”——省内评选不参加,全国比赛我要用

  “在吉林摄影界,有一个‘我提出的,也是我一直这么做的,而且要一直这么做下去’的‘潜规则’”,桑玉柱对记者说,这个可以看成是“共同创作”背后指导思想的“创作准则”,具体内容为:凡是桑玉柱和影友一起创作的,包括使用桑玉柱的相机进行拍摄的作品,“我就规定这属于联合创作,资源共享,回去分底片,这是我形成的一个传统……这属于一种科学创作的理念。”

  同时,桑玉柱还说,“省内的作品评选、发表,我一律不参加。但是在全国性的出书或者影展、比赛中,我来使用这幅作品。”他表示,这是由于自己是吉林省摄影家协会的副主席而采取的“避嫌”行为。

  此外,关于集体创作,桑玉柱认为,当代摄影和以往摄影不一样,需要有指挥者、“导演”。

  “我组织省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家在同一机位拍摄,我的相机基本上就是别人按,我得负责指挥,没法按相机。搞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