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周国平两度为爱女写书 …
周国平爱啾啾不忘妞妞 …
周国平:只有把平凡生活…
文学评论要有助于创作水…
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出口水…
最新热门    
 
周国平的“父爱记事本”:我捍卫孩子快乐的童年

时间:2010-1-22 10:47:45  来源:海峡都市报

  背景

    13年前,一部《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曾以哲学的悲恸引无数读者潸然泪下,13年来,累计销售超过500万册。时隔13年,痴情爸爸周国平无处安放的父爱终于有了停靠的港湾,又一本以女儿为主角的新书《宝贝,宝贝》出版。这次主角是他第二个健康成长的女儿啾啾。

  为何书名用两个“宝贝”?周国平说,第一个宝贝是父亲对女儿的爱称,是小爱。而第二个宝贝,囊括了生命的神奇、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还有陪伴生命伸展枝干,开花结果的心路历程。

  周国平说:“这是一个普通父亲为他所爱的女儿写的一本书。”

  “宝贝,我要你记住,你是一个普通的女孩。我之所以写你,不是因为你多么特别,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女儿。在写你的这本书出版以后,你也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不会因为这本书而变得特别。当然,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与别的爱自己孩子的父亲没有什么两样。我写这本书,不是因为我是作家。我不是作家,也一定会写这本书,只因为我是你的爸爸。

  这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为他所爱的女儿写的一本书。”之前的“千万版税”传闻把周国平的《宝贝,宝贝》炒得沸沸扬扬,本周,这本充满炙热父爱的“琐碎之书”终于面世上架。

  出版方用极为华丽的词藻来形容此书———“一部父爱史诗,一部生命神曲”,而在普通读者看来,这就是一本“父爱日记本”,记录的是父女间的亲情琐事、是父女共同成长的日记。

  这本书其实源于周国平记日记的习惯,“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对于做父母的是宝贵财富,对孩子自己更是如此了。但孩子身在其中,浑然无知,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等到懂事的年纪,它们又早已散失在时光中。为孩子保住这一份财富,只能是父母的责任。”周国平说,“我经常想,等她长大后,有一天,我把这份记录交到她手上,她会多么欣喜啊。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天下父母能够给孩子的礼物,不可能有比这更贵重的了。”一开始,他以日记的形式,把发生在女儿啾啾身上的好玩、有趣的事记录下来,连同她的语言。在记录到40万字后,他决定让它以出版物的形式出现。周国平说,“不管别人写不写,我必须写。对于我来说,这是情感的需求;对于孩子来说,这是珍贵的记忆;对于那些儿童心理研究者来说,它是很宝贵的一手资料。”周国平说,“世上已有太多书讲述各种伟大真理、精彩故事、成功楷模,我无意加入其列。

  我只想叙述平凡的生活,叙述平凡生活中的一个珍贵片断。在今天,人们惶惶然追求貌似不平凡的东西,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何其少。所以,我这本书未尝不是一个呼唤。”

  “我见了孩子就酥软了”

  记者:女儿啾啾看到书有什么反应?

  周国平:拿到这本书,她就是偷偷地笑,我知道她心里很激动,但她是个含蓄的孩子,只是埋头翻看。我问她,写的事都记得吗?她说三岁以后的故事有点印象。她很细腻,像我。我和她有一个承诺,小学毕业之前我帮你记录,上了中学后由你来完成之后的记录。

  记者:在前言中您写“从孩子身上学到的要比她从你身上学到的多”。

  周国平:是的,这不仅是父亲的快乐,而且是与孩子之间互动的快乐,不仅仅只是快乐。孩子比你想象要聪明,她的思考是原生态的,很直接,而成人往往受到了功利的支配和逻辑的约束,这是成人思考的障碍。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我说,不仅仅是童言无忌,是童言有真知。

  记者: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是必须严的,看您是成不了严父了。

  周国平:我见了孩子就酥软了,哪严得起来。她可以任意“取笑”我。作为父亲,对孩子理性方面的发展是有责任的,比如教她意志坚强、善于动脑、独立解决问题,但这不是非要扮演一个严父才能够达到的,你们可以是朋友,与孩子平等交流思考探讨问题,这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而不是说教。

  记者:有人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

  周国平:我坚决批驳,这是个伪命题,虚构出来的。所有的孩子都更亲妈妈。

  在我们家,妈妈是啾啾的“亲人”,她更亲她,我有我的角色,就是玩伴,在她眼中我就是“憨豆先生”。我也特别喜欢和孩子搞笑,她的想象力、幽默感都能在这样的玩耍过程中爆发出来。

  记者: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强烈的引导性和孩子玩耍,您会吗?

  周国平:我就光陪她玩,玩她想象中的游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