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往事:《乡恋》解禁到《新闻联播》道歉
春晚的往事一说再说,是因为往事中有被遗失的品质。
一台晚会,它最终要表达什么?它是否发乎情?是否真要老百姓高兴?它有没有为了宣传而放弃观众?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梅菊 实习记者郭靖发自北京 虎年之初,春晚的命运仍未逃开遭骂一劫。
有网友开帖历数春晚数宗罪:刘谦集结董卿组团儿忽悠全国人民;赵本山小品堪列史上最差;小虎队成了老虎队;如果没有王菲,5个小时就会变成漫长的煎熬。
怀旧的春晚,让我们想起了春晚的旧事。回头看看,27年的春晚之路,到底有多少精彩甚至惊险的故事发生,又有多少弥足珍贵的东西,已在不知不觉中被丢弃。
见到黄一鹤,北京正在下年前最后一场雪,过几天,他就要离开北京,到黑龙江老家导演春晚,主题也温馨,就叫《回家过年》。
1982年,黄一鹤是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导演,也是一个下雪天,他匆匆赶到台长办公室。一进门,王枫开口:“老黄,这一次的迎春晚会交给你搞怎么样?”
后来,他又连续执导84年、85年、86年和90年的春晚,有人称他“春晚开山鼻祖”。
如今,这个已年过七旬的老人坐在我们对面,再次忆起往昔,脑子里装着的,除了一箩筐关于春晚的往事,还有一个老导演对春晚命运的真诚体悟。
五盘纸条解禁《乡恋》
区区600平方米的演播室、60多位演职人员、200名现场观众——1983年的“春晚”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实现现场直播、第一次观众参与点播互动、第一次设立晚会主持人……
正是现场点播,催生了当年春晚最为经典的一幕:歌曲《乡恋》的解禁。
《乡恋》诞生于1979年,由张丕基作曲、李谷一演唱,随着电视片《三峡传说》的播出而红极一时。可是,由于当时文艺界仍然受“文革”时期歌曲“高、快、响、硬”的影响,《乡恋》一经播出就受到点名批评,被列为禁歌,尽管受到全国许多观众的喜欢,但在正式场合谁也不敢碰。
晚会刚开始,负责电话记录的女孩就端着满满一盘子点播条走进导演间。黄一鹤随拿起一个:李谷一,《乡恋》;再打开一个,还是:李谷一,《乡恋》。
这是个雷区,黄一鹤知道自己做不了主。他朝女孩使个眼色,意思是“找那位老同志去”。盘子到了坐镇现场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手里,他看了,摇摇头。
没过多久,又端来一满盘,还是《乡恋》。黄一鹤指了指,盘子又到了吴冷西桌上。吴冷西稍作犹豫,还是摇摇头。
第五盘装满点播《乡恋》的条后,吴冷西再也坐不住了,在后台又是踱步又是擦汗。终于,他走进导演间,猛跺一下脚:“黄一鹤,播!”
而当时已经唱了五六首歌的李谷一正坐在演员席上,她对于幕后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听到主持人姜昆拉长了音报出“乡——恋——”时,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里只涌现出三个字:“解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