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老子“不言之教”管窥—…
再忆谷林:“六言诗案”…
建筑大师贝聿铭有望为南…
“六爻皆吉”话谦卦
“六爻的四个层次理论”…
“易经”乃通往国学之“…
国人远没有真正理解领悟…
国人远没有真正理解领悟…
国人远没有真正理解领悟…
家居风水中财位的“五宜…
最新热门    
 
“六经”早成:汉代“晚出”说不能成立

时间:2010-3-3 11:29:15  来源:光明日报

  “六经”早成

  中国古代学问在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两种巨大的转变,一是因西方学术和方法的输入而使中国古代学问走向学科化和专门化,并造就出了现代性的学术形态,如考古、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等;二是因地下新文献的出土和发现而产生了新的古代学问,如20世纪初开始并很快兴起的甲骨学、敦煌学和70年代以后走向规模化的简帛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郭店楚简和上博简的陆续发现和公布,学术界对新出土文献给古代中国学术史、文字学、文献学、思想史和哲学史带来的具体影响都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尽管在评估这些影响方面大家的看法不尽相同,甚至出现了过低或过高的倾向,但不管如何大家都确实承认新出土简帛文献给中国学术史、思想史、哲学史等许多方面带来的新的变化。根据我们的研究,这里仅就新出土简帛文献为我们带来的关于古代思想世界的一个新知——儒学经典文明早成做一梳理。

  古代不同地域的伟大文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建立经典并通过经典来引导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明的不断创造,在这一方面儒家所代表的文化传统是非常突出的。按照《史记》的记载,儒家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基本上都是通过孔子之手而删消、整理、编纂而定型的。实际上,儒家信奉的“六经”特别是《书》、《易》、《诗》、《礼》等,此前已经有很长的时间的变迁、积累、学习和传播过程。按照《国语·楚语上》的记载,楚庄王曾就教育太子箴之事咨询过申叔时(申公),申叔时提出的教育内容,其中有“教之《诗》”、“教之《礼》”和“教之《乐》”,说“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会合而镇其浮”。庄王在位时间是从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年,太子箴共王公元前590年即位,孔子在40年之后的551年诞生,这说明在孔子之前,《春秋》、《诗》、《礼》和《乐》,都是教育的基本典籍,经过孔子的“传述”工作,“六经”开始成为儒家的经典和象征。孔子作为通常所说的中国第一个创办私人教育的教育家,“以《诗》、《书》、《礼》、《乐》教”而拥有的大量弟子,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儒家早期的子书中充满着“《诗》云”、“《书》曰”之固定引用模式,孔子易年也喜好《易》,与“易传”具有密切的关系。《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记载了《诗》《书》之教,而且开始概括每部经典所代表的意义:“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根据《礼记·经解》,儒家“六经”的具体所指已经明确,而且每部经典的意义都得到了归结,与“经”相对的经典的解释方式(“解”)也出现了:“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庄子·天道》记载,孔子往见老子求“西藏于周室”,其中说的到“十二经”,其具体所指不明,但应该包括有“六经”。“六经”之名在战国时已经确立,《庄子·天运》记载:“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庄子·天下》也记载了这“六部”经典,并很独到地概括了每一“经”的意旨:“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庄子·天下》概括的是六部经的各自意义,据此可以推测第一句列举的“经”,在《乐》后面还当有《易》和《春秋》。

  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海内外的中国学研究,怀疑、不承认儒家“六经”及解释学在先秦已经产生,将儒家“六经”的定型及其经典解释学推移到汉代,抽空了早期儒家学说和思想的经典基础和“传述”传统。新出土文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