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金铁霖:春晚节目太低俗…
胡舒立中大履新演讲仅1…
《三枪》:你不笑,就跟…
二人转的音乐体制
对东北二人转的重新认识
刘老根大舞台对“二人转…
二人转顶级票价8800 草…
视觉新景与文化焦虑 —…
浅谈二人台唱词的修辞特…
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
最新热门    
 
二人转可以速成,相声就不能速成?

时间:2010-3-8 18:25:30  来源:辽宁日报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的招考又开始了。与以往不同,今年北影首次开设了相声喜剧表演专业,同时冯巩也已确定将担任相声班授课老师。一直以来相声演员的培养模式都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不过自冯巩开大专班将相声演员批量化“生产”之后,对此种行为的质疑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曲艺界的一些人士对此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省文联有关专家认为如此培养只是一种方式,因为相声的发展需要创新,但是不要跑偏,跑偏了很可能会死路一条。而沈阳相声的旗帜性人物,辽宁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个传承人之一——79岁高龄的金炳昶则认为,不一定说四年的本科班下来就一定能培养出相声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声教育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全是老一套的教授方式,应该根据时代的脉搏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声班”能发展这种传统艺术吗

  大年三十,全家人聚在一起看央视春晚已成为一个习俗,对观众来说,最具吸引力的、笑声最多的,无疑是语言类节目。记者统计2001年到 2010年的央视春晚发现,获奖的语言类节目的表演者总是那几位,赵本山“垄断”了10次一等奖,相声小品的获奖者一直在姜昆、郭达、蔡明、黄宏、巩汉林、郭冬临等几位春晚“老人儿”中间徘徊,难有新人出现。新面孔也往往是上过一年春晚后,就销声匿迹了。省文联曲协有关专家认为,随着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们年龄逐渐增大,新生力量匮乏,曲艺界面临的问题十分严重。虽然多年来相关方面一直在呼吁重视培养后备人才,但却难见成效。而北影开设相声喜剧表演班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正是为了培养新一代的相声和喜剧人才,这样的方式未尝不可。其实我省辽宁科技大学早就开设了曲艺表演专业,学生不仅要学相声,还要学表演、小品、评书、创作等等科目,目的是要培养曲艺复合型人才。虽然培养出的学生也有登台表演的,但是屈指可数,而且真正高水平的人才还没有。

  而金炳昶说:“因为自己职业的缘故,每次在电视中看到相声都会特别关注,今年春晚看到三个相声节目,有点不过瘾的感觉。我觉得相声本身是一种讽刺作品,应该紧跟时代脉搏,反映什么?时代的关注点是什么?都应该在相声里有所体现。这也是一些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原因,但是现在在一些相声作品中却很难看到这一特性了。像我们学相声的时候,都是老师口传心授,一句一句教,那时候也没有什么书、也没有什么教材,都是靠这种方式学习。现在不一样了,像杨振华老师就出了相声集,已经去世的马季老师也出过相声集,想学习相声的学员可以按照相声集中的作品进行练习,之后再表演给老师看,经老师指点之后,达到要求就可以上台了。其实之前老一代的‘口传心授’已经不适应现在时代的发展了。 ”

  沈阳的相声演员就剩六人,我省相声怎么就没落了呢

  以杨振华、金炳昶等老先生为首的辽宁籍相声演员曾缔造了一个比肩北京、天津的北方相声王国。杨振华的代表作品 《如此大款》、《假大空》、《下象棋》、《八字谜》等在全国都有影响,辽宁相声也曾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长期以来辽宁的相声萎靡了。2005年,杨振华、金炳昶、常佩业、王平、贾承博、于琪等人组成了辽宁相声俱乐部,并先后在南湖剧场、和平影剧院演出,但仅过三个月辽宁相声俱乐部便暗淡“退场”,事实说明我省演出市场没有接纳相声。没有市场便没有舞台,没有登台表演的机会,才造成我省相声人才逐渐匮乏、后继无人的局面。

  曲艺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大的环境,从前曲艺人才不断涌现,是因为各地都有曲艺院团,很多曲艺院团都有学员班,这些学员班不断培养新人,并通过演出培养了许多优秀表演人才。但是现在我省各地的曲艺院团早已全部解散,而曲艺院团的相继解散,促成了培养曲艺后备人才的渠道消失。

  后备人才培养不足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相声演员成长的环境不存在了,相声演员的成长和培养需要舞台和观众,但是我省却没有专门的演出场所,能够听到相声的茶楼,或者类似于茶楼的地方一个都没有。相声是一种茶楼艺术,在电视上看会失掉相声的魅力,感觉不可乐,只有面对面地交流才能产生效果。相声是面向观众的艺术,需要演员与观众的互动。到茶楼听相声在今天看来是一种中断了几十年的“新生事物”,不过德云社的成功,也证明了相声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才能焕发活力。

  目前,我省真正从事曲艺创作的人才不超过10个。专门为相声写本子的几乎没有,没有创作人才怎么能出好作品?而且好作品也需要经过舞台表演的千锤百炼才能诞生。每演一次通过观众的反应,一点一点地修改,才能出来好作品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