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商铺风水浅谈2
二人转的音乐体制
对东北二人转的重新认识
刘老根大舞台对“二人转…
二人转顶级票价8800 草…
从精神到本能的人性的复…
浅谈曾国藩对联的古文手…
浅谈国防教育与班级管理
浅谈毛笔字课程体会
浅谈李煜词的宗教色彩
最新热门    
 
浅谈二人台唱词的修辞特色

时间:2009-8-8 16:37:49  来源:不详
[论文关 键 词] 二人台;唱词;修辞 

  [论文内容摘要] 二人台是活跃在中国北方的一种重要的民间歌舞戏曲品种,至今约有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革命文艺工作者始称为二人台。二人台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之一。它的修辞方法丰富多变而兼用,是研究汉语音韵学、音韵修辞以及词语修辞等不可多得的材料。 
   
  一 
   
  二人台是活跃在晋北、陕北、内蒙古西部、冀北等地的民间歌舞戏曲品种,它产生于清代中后期,经过长期发展完善,至今已有近百个曲剧目。二人台早期称为“打坐腔”,具道光版《万全县志》记载,当时的二人台“不取资,不化妆,不动作,随意围坐,唱而不演”。进而称为“打玩艺儿”或“社火玩艺儿”,有了服装道具,也有了化妆。到民国初年又称为“二人班”,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晋察冀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把这种民间歌舞小戏始称为“二人台”。 
  二人台发展的初期只是老百姓围坐在家中或地头说唱的一种自娱形式,慢慢发展到有化妆、有道具、有音乐、有舞蹈,并且吸收了戏剧的某些成分,成为今天的二人台。 
  二人台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之一,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二人台的唱词有的苍凉,有的悲苦,有的诙谐,有的欢快,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平,即使在那些最悲凉的唱词中,也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和顽强,表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 
  二人台集民歌、舞蹈、曲艺、戏剧等多种文艺表演形式于一身,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淳朴生活,有些早期原生态的曲剧目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十分生动感人。无论是早期的二人台的唱词,还是时下流行的唱词,都是整个二人台的基石和灵魂。 
  二人台的唱词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于晋西北、晋中、雁北、河北一带的民歌、秧歌,如《小放牛》《吃醋》《十里墩》等。二是来自于陕北民歌,如《五哥放羊》《绣荷包》等。三是来自于内蒙古西部民歌,如《种洋烟》《水刮西包头》《阿拉奔花》等。 
   
  二 
   
  二人台的修辞方法从《诗经》的赋比兴到蒙汉两种语言的谐音押韵几乎无所不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音韵修辞。押韵韵脚宽泛,并留有古代发音,词语很有地方特点,因此可广泛使用顺口溜,好说、好听、好记、好唱。由于二人台流行地区的语言不像现代普通话那样分轻重音,所以押韵范围相对宽泛,并可押入声韵,很多唱词都是以“顺口溜”的形式出现的。“顺口溜”老百姓有的叫做“溜呱嘴”“串儿话”“调句儿”等。如: 
  正月里甘草花萌芽出土, 
  二月里迎春花仰面翻身, 
  三月里桃杏花一起开放, 
  四月里蒺藜花四月里生成。 
   
  上面一段的“身”与“成”在当地的方言中是押韵的,无论是说还是唱都是很好听的。如: 
   
  泪蛋蛋本是心上血, 
  谁不难过谁不滴, 
  心上滴血谁知道, 
  妹妹有嘴没的说。 
   
  “血”“滴”“说”在现代普通话里是分三个韵部的,不能通押,但读成入声则异常和谐,别有一种韵味。为什么很多悲壮凄美的古代诗词多用入声,如《满江红》,就是因为入声可以表达一种特殊的感情。以上一段“顺口溜”由于表达的是一种极为悲伤苦楚的心境,所以用了入声押韵,恰当的运用了音韵方面的修辞手法构成顺口溜。这段词在二人台的说唱中达到了较高的音韵修辞水平。如: 
   
  瞎眼的垴亥咬塔奈, 
  玛奈抽出个大烟袋, 
  狠狠打它的陶劳盖, 
  让你受惊怨玛奈。 
   
  这一段词是蒙汉两种语言巧妙结合而产生的二人台顺口溜,表现出蒙汉文化交流融合中在音韵修辞方面的特点和魅力。垴亥:蒙语音译,意思是狗;塔奈:她;玛奈:我;陶劳盖:头。 
  以上的例子说明,二人台唱词在音韵修辞方面扎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中,是音韵修辞的集大成者,它既有古汉语音韵方面的长处,又有现代汉语北方语系的广泛适应性,还吸收了少数民族语言的音韵特点,它不但是北方民间歌舞戏曲的一支奇葩,而且是音韵修辞和音韵学方面的研究宝库。 
  2.词句修辞。运用多种汉语词句方面的修辞方法,使唱词十分生动、活泼、诙谐,表达出一种强烈而直率的情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迭字。在二人台的唱词中迭字是最为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一对对枕头花顶顶, 
  一床床铺盖半床床空。 
   
  唱词强调了孤独感。 
   
  红丹丹阳婆满山山照, 
  手提上竹篮篮抿嘴嘴笑。 
   
  表现出内心是多么地喜悦。 
  迭字修辞是当地老百姓日常用语的升华,没有对当地语言的纯熟理解,很难运用这种手法。迭字修辞是二人台唱词的一大特点,受陕北信天游的影响较大。 
  (2)衬字。衬字在音乐与唱词的相互配合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修辞方法。元曲中大量运用的衬字使元曲大放异彩,如果没有衬字的修辞方法,就很难达到那么高的艺术水平。二人台的衬字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感情色彩,强化歌舞戏曲的表诉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唱腔而设置的。如:
  正月里开着个甚么样子花, 
  正月里又开个迎春花, 
  迎春花妹没见过它, 
  不知道花开有多大, 
  花开梅花这么样子大, 
  小妹妹要戴个迎春花。 
  七不龙的生花儿红, 
  八不龙的生叶叶青, 
  龙生龙生龙的龙的生, 
  龙生花开叶叶青。 
   
  这些衬字主要是为了使唱腔更优美更完整,是一些拟声词,词的字面意义不大。但是下面这一段衬字却是一段精彩的唱词。它是《打连成》中描写正月十五观花灯的一段唱段: 
   
  西瓜灯,红腾腾; 
  白菜灯,绿茵茵; 
  芫荽灯,碎纷纷; 
  韭菜灯,宽森森; 
  茄子灯,紫盈盈; 
  老虎灯,实威风; 
  龙儿灯,满身鳞; 
  凤儿灯,花生生; 
  那厢边还有一个王八灯, 
  脖子一缩又一伸。 


  这段唱词直到“那厢边”以下两句才又转回到唱腔主旋律,中间的衬字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戏曲的表现力。这段唱词是传统保留剧目的一段,比较固定,比较有代表性。还有很多即兴表演的小段曲目,演员在表演时自己会加一些增强表现力的衬字,甚至同一个曲目不同的演员在表演时他们的衬字也完全不同。 
  3.其他修辞。在二人台的唱词中大量运用赋比兴以及现代修辞方法,使二人台的唱词极富表现力,诙谐时令人捧腹,悲伤时催人泪下,高兴时手舞足蹈。 
  运用排比,这种三句排比被业内专家称为“三条腿”: 
   
  豌豆开花一盏盏灯, 
  扁豆开花碎纷纷, 
  马莲开花酒盅盅。 
  运用夸张: 
   
  哭下的眼泪过斗量, 
  三斗三升还剩一筐。 
   
  运用夸张兼排比: 
   
  想你想得迷了窍, 
  抱柴火跌进了洋芋窖。 
  想你想得心发乱, 
  煮饺子下了两颗山药蛋。 
  暗喻与夸张: 
   
  你就是山里的母老虎, 
  我也要抓下毛来织毛裤。 
   
  比兴: 
   
  天河里的水吆空中的云, 
  甚麽人留下个人想人。 
   
  设问: 
   
  一九天来凤凰飞, 
  寒号虫抖翅儿数什麽威? 
  骑上那个骆驼风头头高, 
  看一看我那妹妹要哟哪达好? 
   
  4.数列修辞。这种修辞方法是运用自然界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序列和数字来进行修辞,达到一种循序渐进,有条不紊,不慌不忙,圆圆满满的艺术效果,这种修辞方法在民歌中被广泛采用,但深入研究它的人尚不多见,以致这种修辞方法暂时姑且这样称呼。(1)以一年十二个月为序,从正月唱到腊月。如:“正月里开花开的什么花”,一直唱到十月或十二月。以月份为序的唱词比较多,如《十对花》《对花》等。(2)以地域距离为序,从一里唱到十里。如:“一里墩那个秧秧青,一里嘟溜溜观明灯”(《十里墩》)。(3)以时候为序,从一更唱到五更。如:“一那更子里吆咳月呀照花台,郎君哥哥定下今夜晚上来”(《惊五更》)。(4)从头到脚为序,从头唱到脚。如:“你说我这邋遢实实邋遢,头发长了我也不梳它”(《十邋遢》)。此类唱词还有《叹十声》《十爱》等不胜枚举。 
  二人台唱词通过多种修辞方法的恰当运用、综合运用,使唱词生动、形象、感人,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二人台唱词保持有质朴的原生态性质,具有粗犷、逗乐、含蓄、联想等特点,它不但是研究修辞的宝库,也是研究音乐、舞蹈、音韵、民俗等的宝库。二人台目前正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一定会沿着自己特有的发展方向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贾德义编:《山西二人台传统唱腔牌曲全编》,北岳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2.李 凌、朱亚荣主编:《中国民歌精选》,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3.王克文、于志明编:《信天游》,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4.杨 红:《当代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