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妇女”有意见 三八该…
“嵩山闹歌”属于文社火…
“兽兽门”难道都不属于…
塞林格:不属于这个世界…
日本男性越来越爱干“女…
揭秘“太监”变身过程:…
“最危险女人”胡舒立:…
社会学家李银河推新作:…
特纳奖画家画过即毁 称…
“慎独”:不专属于泛黄…
最新热门    
 
属于女人的奥斯卡:一份节日礼物

时间:2010-3-17 6:56:12  来源:新民周刊

  奥斯卡颁奖礼透露了一个细节,是卡梅隆让凯瑟琳接下了导演《拆弹部队》的活。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做不了夫妻,却可以成为好朋友。

  这是女人们的节日

  虽然连大美女评委陈冲都直言不讳,好莱坞的一干人等是不喜欢帅哥当影帝的,但乔治·克鲁尼这回获得影帝的呼声还是很高。人们愿意相信奥斯卡会为广大的女性同胞献上一份绝佳的节日贺礼,而且《在云端》作为一部文艺作品真的相当应时。《在云端》上映时,正值老虎伍兹丑闻爆发,人们忽然发现乔治·克鲁尼主演的裁员专家瑞恩,很适合拿来解读伍兹那被塑造出来的“好男人”形象,这使得《在云端》在现实性和批判性上备受好评。

  瑞恩是一个成功的危机公关专家,就是大公司在大规模裁员时雇来通知员工这个坏消息的那种倒霉蛋,他一年有330天呆在飞往世界各地的飞机上,效率十足但内心空虚。比佛利山庄,这个永远光鲜亮丽的花花世界里的所有人,听到这句话都会觉得既熟悉又恐惧。瑞恩在《在云端》的剧尾意识到,带着盔甲和面具,掩盖真实情感的生活毫无意义,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被控制或者说应该被控制。这句话可以送给老虎伍兹,当然也可以送给乔治·克鲁尼这个永远的“钻石王老五”。

  好莱坞的确给出了一份节日礼物,《在云端》获得了最佳影片的提名,两个女演员都入围了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乔治·克鲁尼也继2008年后第二次入围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一部电影能够得到如此多的荣誉,足见其全面的品质,但是到此为止了。

  最后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杰夫·布里吉斯在《疯狂的心》里演了一个沧桑的乡村音乐歌手,他早在1971年时就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乔治·克鲁尼也获得过最佳男配角,而且就在不久前的2006年。那时他在政治题材的《辛瑞纳》里演了一个美国特工,那几年乔治·克鲁尼疯狂地迷恋上了政治题材的影片,又导又演的,他的片子总能进奥斯卡的提名名单,好莱坞每回也都很给他面子。有一种说法是,女评委们都希望乔治单身,男评委们都希望乔治出柜。可惜乔治是个有女友的王老五,让乔治保持现状才是最不得罪人的,所以他在最后时刻最后出局。

  少了这份让广大女性们笑开怀的节日礼物,奥斯卡立刻就在其他地方给补了回来,而且送的礼物还不小:

  它把最重要的两个奖项一古脑儿的全部颁给了一位女性和她的作品——凯瑟琳·毕格罗获得了最佳导演,《拆弹部队》获得了包括最佳电影在内的五项大奖——奥斯卡 82届历史上的第一次。大部分的预言家们都说,最理想的状态是《拆弹部队》获最佳电影,詹姆斯·卡梅隆获最佳导演,谁也不得罪,奥斯卡也不掉价。可是奥斯卡从来都不是势利份子,《阿凡达》轻轻松松就在全球席卷了25亿美元,但在奥斯卡上大败而归。《拆弹部队》仅仅拿到了1470万美元的票房(成本为 1100万美元),但那又怎样?

  它还给一个女性的2009年画上了圆满的句话。好电影的标准就一种,那好的演员呢?今年的奥斯卡又成就了史上第一个“大满贯”女演员——在同一年里拿了奥斯卡、金球奖和金酸梅三大影后,桑德拉·布洛克这样的成绩单在短时间内肯定找不到超越者。所以说,演技其实也就这么回事情。

  女人的价值观

  奥斯卡颁奖刚一结束,有中国网友在论坛上说,一个正在打仗的国家拍什么反战电影,太搞笑了。他肯定没看过《拆弹部队》,当然它尚未在全美大规模公映,它本质上是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片,寄希望于奥斯卡上的成绩来帮助未来的公映,但中国(部分)影迷历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群。

  《拆弹部队》开篇就有一句字幕,战争就是毒品。民众们对于战争已经厌恶到了顶点,所以《拆弹部队》正合人心。其实美国人也厌倦了战争电影,一直都没大多的新意,国内电影市场更愿意把资金投到科幻大片上,所以《拆弹部队》的资金来自一家法国公司。电影早在2008年就与观众见面了,直到2009年在北美扩大了放映规模,没想到却在各种专业影评大奖上横扫千军,直到奥斯卡折桂。

  《拆弹部队》里的人,和看《拆弹部队》的人,感受到的不是沉浸在毒品里的快感,而是沾染上了毒品后无法摆脱的痛苦,无法回到正常生活的无奈。很多人不满凯瑟琳·毕格罗给予电影的结局——退伍的拆弹专家詹姆斯重新回到了伊拉克战场上,这是一个战争狂人?其实可以反过来说,战场腐蚀了一个人的灵魂,但也成为了这个人最好的归宿,这多可怕!《拆弹部队》给予的是这样的故事,它根据编剧兼制片人马克·鲍尔在伊拉克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很多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