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中国科学家破译原始真核…
中国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
应该对韩国人的“文化野…
中国豆腐有不平
孔庆东:中国到了须从文…
首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
“中国•扬州漆器…
长篇小说《中国战友》首…
新诗的“变”与“常”
中国首家玉器博物馆扬州…
最新热门    
 
中国的“大河之舞”何时出世?

时间:2010-3-27 11:57:5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前一阵媒体报道,风靡全球15年的《大河之舞》在今年结束全球巡演后将退出舞台收藏起来。15年前横空出世的《大河之舞》不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阵阵踢踏舞热潮,更是为观众们留下了一段段经典的回忆。如今,《大河之舞》即将告别舞台,留下的不仅是艺术经典,还有爱尔兰传统的文化。

  踢踏舞在中国的影响很大,观众也持续不减。国内的舞蹈团体都曾经相继模仿,其中著名的要数东方歌舞团,该团有一个节目基本上就脱胎于《大河之舞》的一个章节。然而观众似乎更热衷于原汁原味的视听享受,《大河之舞》在中国有多站巡演,反响都很热烈。

  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的歌剧《西施》中有一场舞蹈,叫“响屐舞”,据考证说西施就是擅长这种舞蹈。因这种舞蹈是通过脚上的木屐敲击地板来打出节奏,被称为中国的踢踏舞,且这种舞蹈出现在春秋时期,所以更是被推举为踢踏舞之祖。中国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精彩演绎,是件大大的好事,我们深感敬佩。只是事后想想有点怪怪的,好好的中国传统舞蹈,为何非要与国外的踢踏舞挂上钩呢,难道还是因为踢踏舞在中国影响太大了,一说咱们是他们的老师,肯定更吸引观众眼球?可是悠悠五千载的灿烂文化为什么要靠外国人来传播呢?

  《大河之舞》在全球蹦跶了15年,如今要激流勇退了,但踢踏舞所传播的英伦文化余波势必还要荡漾好一阵子,它所展现的文化形象更是会深入一些人的心。这种成功是否对咱们中国有点启示呢?

  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大师从美国演出归来后,就确定了京剧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代表。在梅先生精湛的演绎下,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风横扫全美,之后又吹遍苏联直至西欧,而在那之前日本也早已为之动容。如今,作为国粹的京剧,名角众多,功夫都不减当年,外国人也纷纷折服于我们的京剧艺术。可是,很难看到再有人能像当年的伶界之王梅先生那样,在海外造成长时间巨大的轰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创作出了有活的敦煌壁画之称的舞剧《丝路花雨》,可几年来鲜闻它在国外演出的消息。1986年,林玲等四位民乐演奏家携我国音乐界的国宝《弦索备考》中的部分古乐首演欧洲,为西方观众带去古老东方文化的问候。可直到近几年,西方有影响的舞台上才渐渐又出现中国民乐的身影。

  时至今日,在众多艺术家的倾力演绎下,中国浓郁的传统文化已经很大程度地打动了外国观众。我们从不缺少可以展现文化的载体,也能够培养出完美诠释文化的人才。可是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节目能像《大河之舞》这样在世界舞台上雄踞15年,将爱尔兰之风吹遍世界。

  不可否认,《大河之舞》的成功是文化与商业的双赢,难道我们没有这个实力吗?笔者不相信。从《大河之舞》的成功也可看出,在以商业力量作为助推器的同时,不但要不断精益求精、深入打造,更要坚持原有的风格,努力展现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才是最重要的,真正能吸引观众的,是民族文化的东西。

  何时能将中国的文化艺术打造成咱们自己的“大河之舞”,我们一起期待。

  李曦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