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韩寒的影响力“不好统计…
敢问《时代》是真诚选择…
韩寒的全球影响力来自常…
韩寒入围《时代》“全球…
韩寒比肩奥巴马不值得大…
“韩寒们”也应该属于这…
韩寒是意见领袖 有资格…
入围美国《时代》影响力…
路金波:韩寒是弱势一员…
韩寒候选全球最具影响力…
最新热门    
 
韩寒入围全球影响力人物:只是一场娱乐游戏?

时间:2010-4-7 13:03:55  来源:北京晨报

  在近日公布的2010年《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名单中,美国总统奥巴马等政坛人物纷纷上榜,但让中国网民意外的是,青年作家韩寒的名字也位列其中。虽然韩寒是否能当选还是未知数,但网友们的意见已经“满天飞”,支持者纷纷为他投票,反对者则质疑:“韩寒什么时候具有全球影响力了?”

  是的,也许这是近来最有趣的一个问题:韩寒影响全球了吗?

  -支持

  展示全新的公民形象

  《时代》公布韩寒候选的官方理由是,“这位27岁的年轻作家在出版以自己的中学辍学经历为背景的第一本小说后一炮而红,成为中国最畅销的作家之一”,我觉得这样的理由还是说得过去的。连最近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表现出色的韩国花样滑冰名将金妍儿也进入了候选名单,韩寒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虽然韩寒从出名以来就一直非常有争议,但他在华人中的确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表现在他的年轻有为,表现在他的智慧思考,表现在他对现实社会的清醒辨析和认知。

  不少人说,当中国发生了某些热点问题,他们喜欢看韩寒的博客,看看韩寒有什么见解。韩寒的一篇博客文章就有877070人次阅读,16653人次评论,865人次收藏,1300人次转载。请问,全球有几个人会受到如此礼遇?

  韩峰“日记门”事件发生后,韩寒在自己的博客设计了一个民意调查程序,结果短短数日就有21万个独立的IP进行了投票。相信这样的受众影响力,是全球许多国家级媒体也未必能够做到的。这也证明,他是有资格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的。

  韩寒能够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是因为他已经从“小韩寒”渐趋成为“大韩寒”。在他少年出版《三重门》时,还只是表现了那么一点点的小聪明,而今已经开始向社会展示其大智慧。他对权势的敬而远之,对社会的关心,对正义的追求,对丑恶现象的无情鞭挞等,越来越具有公共知识分子特征,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公民韩寒形象。

    赵光瑞

  韩寒们也应该

  属于这个“时代”

  若以书本畅销程度作为衡量标准,韩寒未必真能一枝独秀、笑傲群雄,但作为“80后”、“90后”的意见领袖,他标新立异的思想观点,敢说敢写的批判精神,确实赢得当下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与附和。

  对韩寒的争议,从他出道之日起便不绝于耳。这与社会公众对“80后”以及现今的“90后”的争议是一根藤上的瓜。虽然,从某些层面来说,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焦虑却存道理,但不同时代造就了不同个性的群体,不可否认的是,“韩寒们”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与以往年代的人一样,他们身上刻着一个时代深深的烙印;但与以往年代的人不同的是,新时代赐予了“80后”、“90后”张扬个性却不乏公民意识的“先天禀赋”。如果说李宇春登上《时代》封面是因为彰显了娱乐文化以及平民偶像背后的一种精神胜利,那么也可以说韩寒候选《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是因其个性特征是当代年轻人的一个集中缩影。

  “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哈罗德·罗森堡在《荒漠之死》中的这句话恰可形容以韩寒为代表的“80后”、“90后”的年轻群体,他们个性鲜明,他们愤世嫉俗,他们是新时代的宠儿,只是若承载不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他们同样将会被后浪推前浪的时代“拍死在沙滩上”。

    周欢

  -反对

  只是个玩笑而已

  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不是当选了就能说明其影响力非凡,不当选就说明其没有影响力,对待韩寒候选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就应该理性,更应该随他去吧,说白了这是一个游戏而已,不能为此过家家的游戏争论不休。

  看待一个人的影响力要从多方面入手,不能说韩寒有世界第一的博客流量,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次数巨大,更不能说韩寒驾车技术一流,或者再说其有一流的粉丝,其影响力就大。“术业有专攻”,或许韩寒在一些方面有影响力,或许韩寒在一些群体中有影响力,但他不能代表了全面,更不能据此评价一个人的影响力。

  当然也不能说韩寒就一无是处,更没有影响力,其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