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多…
忧患意识与当代军人的历…
通俗片获恺撒奖,“道德…
当代人如何读经辨惑?
盆景:旧体诗词的当代角…
当代艺术要来点红桃K 谁…
当代文学作品年度排行出…
如何评价当代文学
当代明月:在历史写作方…
当代中国书画市场“投资…
最新热门    
 
当代通俗文学以影视剧为主导 推手是新媒介文化

时间:2010-4-11 13:24:40  来源:人民日报
通俗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事实上在媒介文化的当代已经具备了一种社会化的生产和消费的性质。媒介文化决定了当代通俗文学的存在和发展,这一文学现象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相伴而生,是以文学生产为标志,以都市市民大众为消费主体,以报刊、广播、影视、广告、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为手段,具有商品化、技术化、共享化和消费性、流行性、通俗性等特征,文学已经成为一种集体的大众性消费行为。

  与媒介文化紧密相连的通俗文学的当代形态,以影视剧为主导。经典的文学样式(主要是小说)已无力与之抗衡,文学大面积地沦陷为“脚本”。大众媒介对文学的选择相当苛刻,其价值尺度仍然是看当代媒介传播功能的发挥程度。当代媒介不仅是文学艺术别无选择的载体,而且是社会阅读趣味,甚至是读者群的规训者与制造者。其作品不仅可以被复制,而且就是为了被复制而创作的,它们具有工业消费品的特征,可以归于被称为“娱乐产业”的商业范畴内。

  然而,当代媒介文化的快餐式消费,有可能窒息个性化的文学艺术作品的生存空间,这种当代通俗文艺受众越多,艺术消费行为就越被动、越无鉴别性和批判性。在网络传播时代,新的文学艺术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必须能够适应新交流系统的特性,文学艺术生产者面临着如何解决作品的时代适应性和媒介适应性的难题。通俗文学艺术与大众媒介的结合,不是形式上的机械组合,而是通俗文学为自身的发展繁荣寻求到了新的路径。

  无疑,媒介文化视域下的通俗文学的当代形态,无论就作品的质量还是就运作的影响,都会超过政治文化视域中的通俗文学的现代形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代形态就必然地高过现代形态。政治文化视域中的通俗文学的现代形态在一定时期内起着历史性的正面作用,只是由于政治文化的强势作用往往使得这一时期的通俗文学对于接受者来说处于非自然的状态,多少与通俗文学的消费机制有所悖逆。通俗文学的真正活力在于自然形态下的接受活动,因此,当代形态的通俗文学,包括媒介文化影响下的通俗文艺,都须尊重这样的艺术规律,最大可能地调动当代观众和读者的自然兴味,使得通俗文学对于接受者的吸引力保持得更为持久,也更具有当代意义。

  媒介文化视域中的通俗文学其接受层面,也早已溢出市民社会而成为整个社会共享的对象。而这种形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体现着通俗文学发展的方向。因而,处在当代媒介文化的强势之中的当代通俗文学,应当对其现代形态与近代形态有更多的激活与借鉴,坚持积极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导向,才可能使得当代通俗文艺发展得更为健康。

  梁笑梅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