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牛人”招供“畅销”秘…
张艺谋新片获恶评 韩寒…
从传播角度看《三国志通…
乱世情怀:纵横风尚与《…
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
辽沈战争与清代通俗小说…
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的海…
海派文学与现代媒体:先…
论阳明心学对明代通俗小…
铅石印刷术与明清通俗小…
最新热门    
 
通俗片获恺撒奖,“道德紧箍咒”减弱

时间:2010-3-17 6:56:14  来源:新民周刊

  警匪悬疑片达到高水平,是一国商业电影进入良性循环、资金回收充足、各路人才汇聚到一定数目,才能显现的成果,几乎没有别种奇迹。

  刚刚结束的法国恺撒奖典礼,以一部通俗片《先知》的全胜,为转型十几年的法国影坛画上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句号。

  对于了解法国影坛几十年变迁的人,一部警匪片能从去年5月入选戛纳获大奖,到捧走9座恺撒奖铜尊,走过的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先知》讲的是一个大字不识的青年移民在监狱里从小流氓成长为大盗的血腥历程。这类电影一般被归入filmdu genre(通俗片),细分又常常被划入polar(警匪片、匪帮片)范畴,再分下去说成是一部悲剧也合适。恺撒奖最高奖与警匪片失之交臂已经很多年了,过去几十年影坛占统治地位的舆论坚拒市场是原因之一,恢复市场化运作后拍通俗片的人才奇少是原因之二。

  其实法国电影在80年代以前,并不缺警匪片,那时候法国通俗片的水平,与好莱坞同类电影不相上下,并且有专门的明星如让·加班、阿兰·德龙、贝尔蒙多等,担当警匪故事正反两面角色。人们细数记忆中的法国通俗电影,记住的都是1980年以前的作品,像《阳光普照》、《西西里匪帮》、《博萨里诺》、《阳光下的十万美金》、《游泳池》等,而近二十年能让人这么念起的,几乎没有。2009年是法国通俗电影回归的大年,警匪、匪帮、悬疑潮水般地涌回来,好像文艺的或社会写实的作家电影再也不时髦似的。水平也较前些年有明显提高,在电影市场上开始部分取代商业片一统天下的局面。我在这里总结性地一笔带过是很容易的,而对一国电影来说,通俗电影消失了二十多年,再游魂似的转回来,等于重起炉灶,一砖一瓦都是省略不了的,充满了低水平和艰辛。

  警匪悬疑片达到高水平,是一国商业电影进入良性循环、资金回收充足、各路人才汇聚到一定数目,才能显现的成果,几乎没有别种奇迹。在此之前心急的人骂商业电影低俗,可以骂得口水四溅,也起不到拔苗助长的作用。要说明白这个问题,必须回顾过去二十年法国电影走过的路。

  我90年代初开始大量观看法国电影,初来乍到的我,对作家电影极有好感,一来新鲜,二来对电影的感觉多半来自不知不觉的模仿,三只看见几片叶子看不到整棵树。记得某次在巴黎五大旁听,听有学生批评美国电影《终极战士》时用了jetable(一次性使用的、用过可扔的) 这个词,便颇入耳。可见骂人比做什么都容易,而且必有追随者。人很容易进入这种其实由他人铺设的判断是非的轨道,这种时候往往最狂妄自大,瓶里没水的时候拿起来就去砸人;有半瓶水时看不起别人时多少还能照见自己;水满时才知感谢有各种各样的电影人拍出各种各样的电影,尤其感激那些能让我笑的电影人!我至今也没有改变初衷,我是罗迈尔的拥趸,更为皮亚拉狂,皮亚拉电影每张脸表现的心灵震颤,有几人能模仿到手?那是一颗多么痛苦而敏感的灵魂才能捕捉到的东西,有几人能做,又有几人能看懂!直要到走出“感觉模仿期”,我才看到一味提倡高雅的“作家电影”对一个健康机体的灾难性后果。拒绝市场发言权的影坛变成了死水一潭,克隆出了一群躲在高雅后面的庸才。你不能让整个电影业变成皮亚拉流水线,不要说你绝对做不到,你到哪去找那么多由百分之五十颠狂、百分之三十坏水、百分之二十不幸搭配出的奇人?电影圈到底还不是疯人院!你反倒给那些自命师承他的人无才而自以为是的借口。最怕的就是没有那样的心灵震颤却模仿着走上这条窄路的人。影坛有一大堆这样的人,他们什么都模仿到了,自传体呀,灰色、写实、神经质呀,甚至自以为连感觉都是三分神授,就是多余的那么点东西学不到。对于这些人皮亚拉有害无利,带给他们的只是拒绝市场检验的强词夺理,还站在只有自己看得见的道德高地上评断他人。

  没过几年我便发现法国影坛笼罩着一股火药味:一不能为大众拍电影,二不能为赚钱拍电影,三不能为娱乐拍电影。一群影评人坐在象牙塔里指手划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舆论拉起一道“道德紧箍咒”,谁越界便群起而攻之。在这样一种“清教徒”氛围下,喜剧片所剩无多,通俗片(警匪、悬念片)几乎看不到,科幻和恐怖片绝迹。再爱作家电影的人看到最后,也起了疑问,并开始倒胃口。这不光让我对“新浪潮”有了别样的眼神,开始寻找另外的真实和观点,还让我对“左翼使命电影”从此过敏。因为有十年时间,而我正好赶上大半,法国影坛成了“左翼使命电影”的天下,特点是使命感至上,电影是武器,专门用来揭露批判,不是反社会就是反体制;再就是永远站在左边,只拍穷人、少数群体、边缘人、苦难、失败,不要想象只要写实,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