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的工夫便蓬蓬勃勃起来。
-西柏坡欢快的水磨声
根据民国《磁县县志》、《庐龙县志》、《三河县新志》、《房山县志》、《完县新志》、《满城县志略》、《平山县志料集》的记载,到民国时期,位于磁县境内、滏河上游的数个村庄,仍充分利用地势倾斜带来的急流,发展水力加工业。其中水磨约三四十盘,分为香磨和面磨两种,每年产香末约二百余万斤。另有水碾十余座,用来碾制白釉原石以制造泥浆,每碾每年可碾石一百八十二吨,每年合计获利六千余元;芦台境内之水以滦河、青龙河为最大,设有香磨利用水力进行加工;迁安县西北滦河边皆有水力磨,用于磨制树木成末,然后制造成香,销售于关外各处;房山境内的孔水“水可浇地顷余,能运水磨”,说明其水量和水势都不小;完县境内的苏水则用于加工磨制面粉;满城县贾家庄水磨闸“居民蓄水制磨面粉,日磨麦十余石,获利甚厚”;平山县亦开水渠“引水打磨”,“藉水势而磨面粉者亦所在多有”;元氏县封龙山产碾磨,产品行销南宫、冀县、无极、藁城、安平、饶阳等处;此外,三河县建设局局长一再提议,利用附近水资源,“醵资集股安设水碾水磨,以碾碾榖稻,省却人口,以磨磨麦粉,抵制外货,亦莫大之利也”,只可惜因为农村穷困,无力兴办……这七个地区地处直隶中部,分布于海河上流水系沿岸,使用碾磨、利用水力理所当然。
1948年,藁城附近的平山县西柏坡村,仍然有水磨加工。据老人回忆,“西柏坡是一个背依柏坡岭、面向滹沱河的小山村。放眼望去,村外有大片大片的苇子地,散发出醉人的苇香;纵横交错的大小水渠哗啦啦地流着水,吱吱呀呀的水磨声使山村充满了一派繁忙欢快的气息。”那时,人民解放军为新中国的建立开始了最后的浴血奋战。不久,伴着西柏坡水磨的吱吱呀呀声,新中国成立了。
孙雅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