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
明星阅读大调查:高圆圆…
国民阅读调查:金庸位居…
国民阅读调查:报纸优势…
国民阅读调查:中国国民…
调查:76.5%的人赞同将…
成都网模行业调查:最多…
甘肃开始调查早期长城资…
齐长城线路调查基本完成…
网络歌手生存状况调查:…
最新热门    
 
调查:电子书更受青睐 49%的网友不满阅读现状

时间:2010-4-23 23:49:57  来源:现代快报

  调查呈现

  电子书比纸质书更受青睐

  结束忙碌的一天,回到家后,你还会翻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沉浸在读书带来的快乐中吗?今天是第15个“世界读书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还能抽空认真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即使有人喜欢读书,但读书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再加上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快餐式阅读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第三方调查就此话题在化龙巷、食色苏州网、梦溪论坛、都市圈圈网于昨天下午3点展开调查。

  截至昨晚8点,562位网友参与了本期调查,结果显示,网友对当今社会阅读的重要性认知程度较高,77%的网友认为阅读很重要;20%的网友认为,阅读的重要性一般;仅有3%的网友认为阅读不重要。

  既然这么多的网友认为阅读很重要,那么,他们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有多长呢?49%的网友选择了“1小时以下”;43%的网友选择了“1小时到3小时”;每天阅读超过3小时的网友仅占8%。网友们对自己的阅读数量感到满意吗?针对这个问题,21%的网友表示满意;30%的网友表示基本满意;不满意自己阅读量的网友最多,占到49%。

  “你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式?”47%的网友选择“在网上看电子书”;41%的网友选择“买书看”;12%的网友表示自己会到图书馆借书看。

  网友们最喜欢看哪一类出版物呢?31%的网友选择了报纸;22%的网友选择了期刊杂志;41%的网友表示看得最多的是各类书籍;另有6%的网友喜欢其他类型的出版物。快报记者 张虎

  网友原声

  化龙巷网友甜蜜的樱桃:不买纸质的书了,除非那书我要收藏才会买。其他书都是在电脑上看。

  化龙巷网友毒:我不喜欢对着屏幕看书,我喜欢买纸质的书看。

  化龙巷网友yangyangbelongs:看书是必须的,但是还是比较倾向纸质的读物,第一感觉只有这才是书。

  梦溪论坛网友addas1:不读书脑子会退化的,我现在天天用电脑,写字的时候会想某个字怎么写。

  梦溪论坛网友清风舞月:没有时间常常看书,少了读书的闲情逸致,多了一分世俗的浮躁!

  食色苏州网友贼子蒙:看报纸和电子书的时候比较多,很少看文学书籍了。

  食色苏州网友qiqibian:我还是经常看书的,主要是杂志吧。不过都是些闲书,美容啊,时尚啊,故事啊之类的。

  快报记者 张虎 整理

  专家访谈

  读书不能急功近利

  纸质书还会长期存在

  江苏社科院专家张春龙:

  读书不能急功近利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中心主任张春龙认为,读书要读经典的书,但是读书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因此,读书的概念要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读书概念的理解不能太狭窄,“上网看,手机上看电子书,都是读书”。

  不过张春龙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有些人在读书方面也表现出急功近利,他们只看对自己工作、生活有用的书,不能静下心来看一些其他方面比较经典的书。比如一些做学问的人,更喜欢在期刊上找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不能沉下心来好好读书。

  南大出版社资深人士叶青:

  纸质书还会长期存在

  南京大学出版社综合图书编辑部副主任叶青认为,近几年人们阅读率持续走低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虽然现在的图书琳琅满目,但很多人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第二,现实中,人们的生活太忙碌,生活工作压力都很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人们对看书的兴趣。在忙碌的生活中,潜在的读者更希望看一些轻松愉悦,对工作生活有帮助的书。第三,有些出版人没有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出版操守,导致市场上出现很多比较粗糙的书。

  叶青认为,出版物网络化以后,在初期会对纸质书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版业的媒介环境和商业模式会发生一些变化。叶青说,印刷市场将来很可能会走小众路线、精品路线,出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