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哥”“姐”是文化?凤…
凤姐欲代言魔兽?39字短…
凤姐“被代言”魔兽 幕…
炒作没有了底线?“凤姐…
易中天妙语说禅宗 劝学…
网络红人木子美、犀利哥…
给凤姐一点儿人文关怀
凤姐征婚:我没有性经历…
厦门网络推手揭秘炒作:…
“山寨3D”胎记明显,难…
最新热门    
 
“凤姐”受宠谁的悲哀?娱乐本无罪审丑何时了

时间:2010-6-6 12:02:35  来源:解放日报
  曹柳莺

  中国著名画家、美学家范增先生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自先锋派开始,整个世界的欣赏导向由“审美”转向了“审丑”。兴起于20世纪初叶的达达主义、野兽派用粗鄙的风格解构了人们心目中的“美”的概念,冲击着受众的视觉乃至各种感官。但作为一种艺术尝试,它们成功地让“丑”的东西史无前例地登堂入室,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后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焦虑。这种精英化的审丑不能不说是艺术本身演进的一种方式。

  但如今当我看到凤姐们、伪娘们愈发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我终于意识到:烂俗的审丑时代到来了。在这个本·雅明所谓的“机械复制的时代”,媒体的价值取向恰在此时出现了严重混乱。凤姐现象之所以会如此泛滥,其根本原因正在于,出现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难,难的是能够在纷繁中保持永久的活力,而媒体兴师动众地曝光不啻是这活力的来源。

  媒体与凤姐之间的关系是暧昧的。她的“丑”无法成为社会的主流,永远不会出现在平媒的封面上。然而她惊世骇俗的言行却可以成为电视访谈、娱乐作秀节目中的得力招牌。曾经被用于批判、讽刺现实的“丑”变成了大众所津津乐道乃至热烈追捧的符号。在一套媒体话语的操纵下,“丑”被定性为一种颇具娱乐精神的因素,是卖点,更是商机。可以说,如果没有凤姐,我们仍旧会看到莺姐、燕姐、桃花姐……她们虽然是个案,却早已为现今的媒体口味贴了标签。

  然而,人民固然需要娱乐,却不需要如此这般的娱乐。如果说曾经作为艺术的“丑”仍旧具有批判现实的力量,那么如今作为哗众取宠的符号,“丑”已经渐渐失去了省世的功用,成为商品化大潮中的一颗棋子。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伪审美泛滥的时代正是考验媒体社会担当的契机。大众传媒对凤姐现象的关注不仅仅是猎奇或牟利,而应该是反思、引导乃至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