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瘗鹤铭》水下疑似残石…
《瘗鹤铭》打捞动用千吨…
《瘗鹤铭》疑似残石出现…
《瘗鹤铭》与扬州有段渊…
《瘗鹤铭》疑似残石江底…
《瘗鹤铭》打捞继续否?…
《瘗鹤铭》作者7种说法…
《瘗鹤铭》疑似残石部分…
“勇士”号打捞《瘗鹤铭…
中国书法“大字之祖”《…
最新热门    
 
三问《瘗鹤铭》之打捞:镇江以此扬名合适吗?

时间:2010-6-8 12:41:38  来源:光明日报

  5月28日《瘗鹤铭》打捞工程正式启动。6月4日下午一时许,《瘗鹤铭》打捞工作正式开始。6月4日打捞工作开始四分钟后,石刻疑似残石打捞中碎裂,打捞终止。

  6月4日下午,有中国“大字之祖”之称的《瘗鹤铭》坠江疑似残石开始起吊。但由于700多吨重的疑似残石在打捞过程中出现劈裂,受力缆绳无法继续工作,打捞工作因此暂停。(本报6月5日1版报道)

  在为残石碎裂、打捞失败而叹惜之余,记者也产生了三个疑问。

  此次打捞合法吗?

  《瘗鹤铭》属于文物是毋庸置疑的。根据《文物法》,对文物的考古发掘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同时规定,在中国水域进行的水下文物的考古发掘必须经过国家文物局行政许可后方能进行。然而,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和相关单位了解到,此次《瘗鹤铭》的打捞事先没有向国家文物局报批。

  另一方面,水下考古发掘绝对不同于普通的水下打捞,必须要由具备相应考古发掘资质的单位才能实施。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此次打捞主持工作的是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他们有水下考古发掘的资质吗?

  打捞方案合理吗?

  普通的水下打捞与水下考古发掘的打捞最大的区别在于目的。前者终极目的是把水下的东西捞上来,而后者重点在于对文物的保护,把文物打捞出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因而,水下考古需要同时制定发掘方案与保护方案。据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各种水下考古打捞作业均是由文物部门设计方案,并有文物专家现场指挥。作业时可以聘请打捞部门,但必须严格按照考古的规程进行,全程都在文物部门的监控之下。

  从各种媒体报道中可以得知,《瘗鹤铭》残石碎裂是之前预想到的,但采取的保护措施仅仅是3根直径80毫米的高强度尼龙缆绳圈。“我们早就做了最坏的打算,在横纵两个方向加固缆绳正是出于对崩裂的考虑。”一位领导如是说。然而,700多吨的巨石一旦碎裂,几根绳子岂能箍得住?!当然发生碎裂的部位如果正好是绳子与巨石的接触点,这招或许管用。

  众所周知,考古发掘的方案一定是以不损伤文物为前提。但本次打捞前曾将巨石上部的100多吨炸掉;当巨石崩裂后,现场又有负责人称碎裂部分没有文字。言下之意,没有文字的部分毁了无妨。作为不可分割的载体,《瘗鹤铭》所在的山崖本就属保护范畴内,怎能因为没字就不保护了呢?是口误还是无知?

  在发掘和保护方案完全不成熟、甚至不可行的情况下就贸然打捞,往小了说是不懂行,往大了说就是对民族历史的犯罪。

  以此扬名合适吗?

  近年来,镇江市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全面打造文化镇江,凸显自身的独特魅力,已取得相当成效。而作为镇江一张极具特色的文化名片,《瘗鹤铭》由于久居江底,一直未能替家乡扬名立万,这的确有点遗憾。

  这次打捞前后,当地多位领导曾表示:镇江想就此打出一张亮丽的名片。趁着日渐升温的水下考古热,借助央视的强势宣传平台,用直播打捞过程的方式提高公众关注度,这确是个不错的想法。关键是,这次打捞的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啊。

  一块在长江里浸泡了千百年的石头,本身已很脆弱,何况刚刚有人在它头上进行了一次大手术。明知可能碎裂,还要冒险起吊,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吗?!万一真的发生了严重的破裂,甚至毁坏了碑文,这个千古骂句谁来担?!以文物安全为代价换取知名度,这合适吗?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巨石只是碎了一小块,上面没有碑文。亡羊补牢未为晚矣。赶快按照水下文物考古发掘的规程,制定安全可靠的发掘方案和保护方案。如果发掘和保护条件还不具备,何不就让《瘗鹤铭》继续卧于水中,留于后人,待时机成熟再请它出水呢?

  本报记者 李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