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海口700年历史天后宫保…
“逛码头赏民俗” 河北…
江苏启动首批大运河沿线…
南京认定首个非遗生态保…
调查:从端午节“打包”…
中国端午民俗文化传承面…
民俗专家谈习俗:端午中…
从重“申报”到重“管理…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
最好的保护是尊重
最新热门    
 
民俗保护需要群众广泛参与

时间:2010-6-18 12:25:3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国家级端午文化节16日在湖北秭归县举行。记者在采访中强烈感受到,当地端午民俗之所以沿袭2000多年经久不衰,主要得益于群众的广泛参与。

  在秭归,素有“端午比年大”的说法,不管城乡,几乎家家户户都祭屈原、划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端午重要的群众性集会龙舟赛,每年全县各乡都会派出代表队参赛。“宁荒一年田,不输一次船”的说法,充分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本土文化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让蕴涵着民族精神、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等丰富内涵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已经成为世界性话题。在我国,相当数量的青少年青睐欧美、日韩等外来文化,热衷过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对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有所淡漠。不少优秀民俗文化如地方曲艺受众减少,后继乏人,濒临消亡。这引起民俗专家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普遍担忧。秭归端午节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可谓对民俗文化保护提供了一个成功范本。

  群众参与度越高,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才越强。只有更多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 让青少年从小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民俗文化才能有更深远的传承基础。同时,政府及有关社团组织积极主导,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才能扩大群众基础,提高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国家近年把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就是为了唤起国人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记忆,扩大参与基础。只要不断吸引群众参与,不断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群众参与的吸引力,民俗文化就一定能够重新焕发出迷人光彩。

  刘紫凌 吴植(新华社记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