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民俗学会副理事长:端午…
汪国真:时间给我最好奖…
中国作协接受退会 郑渊…
是侵权还是“说好的”的…
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最…
中国书法入人类非遗名录…
苏童:写好的长篇是我的…
阅读:通往伟大心灵的最…
爱情双城记:这是最坏的…
李瑞环:让时光给我们留…
最新热门    
 
最好的保护是尊重

时间:2010-6-15 11:53:43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6月12日是我国的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国家以及各省市都公布了数量不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名录、名单越拉越长。

  看着这些名录、名单,我们在欣喜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心酸地感觉到:列入保护名录的非遗项目越多,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正在消失。文化遗产的消失,意味着人类的失忆在不断地加重。

  这些记忆,有些有形,有些无形,它们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存在着,曾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看似平常,却维系着我们的根脉,丰满着我们的文化谱系。它们曾如春花灿烂,后被沧海桑田湮没,又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我们的视野里渐行渐远,走进了“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

  在走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前,有些东西曾被我们冠以各种名称弃之如敝屣,避之唯恐不及。在有志之士多年的呼吁下,才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性决定了抢救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如何保护一直是难题。经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由以往单项的选择性的项目保护,逐步走向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

  各地在立法保护的基础上,还不断推出各种生产性保护、开发性保护形式,在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政绩先行”“过度开发”“急功近利”的“暴发户”心态,给“非遗”保护蒙上了一层阴影,有的甚至造成“非遗”消亡的灾难性后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批评说:不是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市场化、产业化,用工业化方式将其“做大做强”,势必打破其原有的供需平衡,结果是“倒贴也不看”,成了“见光死”。

  有专家说,文化遗产从来不是流水线能打造的,而是靠时间积淀和心灵酿造的历史精神成果。所谓“非遗”的“生产性保护”,目的在“保护”而非“生产”,用博大、深邃、平和的心态予以对待,才能避免给本已脆弱的“非遗”造成二次伤害。

  对“非遗”最好的保护还是将这次遗产日的主题之一“保护非遗,人人参与”落到实处,对非遗多一分好奇、多一分亲近、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这是延续“非遗”香火最基础的保证。

  □首席记者 张体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