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振兴中国足球?还需重塑…
养生文化的价值:与环保…
任由“拜金女”观念流布…
考古队称“曹操口含翡翠…
曹操口含稀世明珠?专家…
孟子商品价值观念对战国…
“三孔”听证刮涨价风 …
美国人的婚恋观:更重视…
毕加索传世之作在巴黎被…
李咏想给大学生什么样价…
最新热门    
 
“价值”和“评价”的性质及关系

时间:2010-6-22 12:48:41  来源:光明日报

  提要

  ▲价值及相关概念,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需要厘清。

  ▲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只能产生功利性的价值观。

  ▲虽然“是”不等于“应该”,它本身却蕴含了“应该”的维度。

  ▲为了使价值与评价进入良性循环,我们更应当关注“价值评价”与“价值创造”的统一。

  ▲努力以正价值主导负价值,变垂直式的价值向度为多向多维的价值向度。

  ▲充分考虑“仓廪实”、“衣食足”之后,人们的精神需要和容易滋生的问题。

  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涵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它既引领人们前进又赋予其生活以意义。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是”与“应该”的关系

  长期以来,休谟关于从“是”中推不出“应该”的论断,既给予我们有益的警示,又成了令人头痛的魔咒。其实,它不过是对科学之“真”与人文之“善”的关系的一种判断。借用前人的话说,科学的尺度是“宇宙”,人文的尺度是“人性”,尺度不同,当然结论就不同。属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目的性之“应该”,既源自于人的生命本然的“合目的性”或“向性”,又通过自觉目的的形成及其对象性活动,反映、扩展和提升着这一生命的向性,使自身不断地走向外部世界并与之“打成一片”。这也是“社会事实”的形成。可见,社会事实是人们通过有“目的”的对象性活动,对包括人的生理生命在内的“自然事实”的开发和重塑:它使自然事实的某种“可能”得到实现,“现实”(形态)则得到改变。正是经由这一“是其所是”又“是其所不是”的变化,自然事实成为社会事实。虽然“ 是”不等于“应该”,它本身却蕴含了“应该”的维度。而社会事实无论表现为静态的实体,还是动态的事件,都是体现了人的目的手段之间关系的“事态”。其中,“目的”关联着价值,“手段”则可归为“事实”。西方现代社会管理学家西蒙就是基于这样的区分,提出目的确定之后,可以把实现目的的“手段”转化为不含价值判断的因果关系,从而在经济管理学中对“事实”进行科学的研究。当然,总体上人们必须考虑目的与手段相互制约的关系。笔者进一步指出,从社会事实中 “推出”应该,或由应该“建构”社会事实,也是合乎逻辑的。当然,由于历史文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