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关于杂技艺术在“文化外…
北京海淀文化节明晚开幕…
“杂技”演奏受捧,或是…
大型歌舞杂技剧《姊妹观…
杂技《天鹅湖》柏林赢掌…
虎年新春中国·清徐架火…
中瑞杂技演员三月“决战…
新疆将首次派学员赴沪学…
知识产权,中国杂技掌握…
中国杂技难入国外主流?…
最新热门    
 
杂技精彩转身之后:虽有超人,却没有大师卓别林

时间:2010-7-3 10:52:56  来源:人民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杂技是最早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艺术,也是最先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演出。在面向市场、面向世界的文化体制改革中,杂技发生了深刻变革,通过与姊妹艺术相融合,完成了精彩转身。但是,如果向更高的层次攀登,中国杂技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不足10年,

  面貌焕然一新

  虽有超人,

  却没有卓别林

  不再单纯炫耀高难度动作,而是全面呈现文化

  优雅的茶艺、精致的茶具、丰富的茶礼、古老的茶历史,从茶圣陆羽开始,在闪展腾挪中,似一条长河,流淌而过,恍如梦境一般。在趣味盎然的舞台之上,观众已经全然忘记这是靠力量和技巧才能支撑的杂技。6月28日21时,上海世博园综艺大厅全体观众久久伫立,对台上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尽管他们依依不舍,但帷幕还是徐徐落下。这是战旗杂技团原创舞台剧《CHA》在世博园的最后一场演出。自5月1日首演以来,《CHA》每天4场,共演出184场,有30多万游客观看,被称为迄今世博园内最具创意的中国艺术表演。

  CHA就是茶,中国茶,在中国文化中,茶的修养底蕴深厚,需要的是内在功夫,而杂技,在观众的心目中,原本是高难技巧的汇聚,要求的是体力与魄力。这两者如何能融为一体?当人们看过《CHA》后,无不惊叹导演的文化功力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导演兼编剧是战旗文工团团长李西宁,她说,近年来,战旗杂技团虽然在世界各大国际赛场中捧回了金奖45枚,但技巧的高难度已经不能代表当今中国杂技的水平了,杂技也需要文化修养的承载和各门类艺术的综合能力。《CHA》是去年创作的一个杂技剧目,在世博园中被浓缩成45分钟的世博版,用“茶圣归来”、“欢乐茶山”、“超然茶禅”、“雅致茶器”、“百态茶馆”、“淡然茶境”、“茶敬天地”7个章回,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完整诠释了中国茶文化,音乐、舞蹈、戏剧、武术、茶道等多种艺术门类中的元素一起烘托主体。5年时间创作脚本,2年时间排演,为使杂技和茶这两条起源和走向大相径庭的河流交融,李西宁用欢快的跳绳和花棍再现茶山的劳作场景,用极富韵律和阳刚美的对手技巧、抖杠表现茶宗与禅宗蕴含的沉着坚定,用柔韧的滚灯、单手顶表现茶器的无穷韵味,用诙谐的台圈、抢椅子、顶技表现茶馆里的安逸人生,而唯美的灯上芭蕾、双人吊环,则表现了淡雅脱俗的茶中意境。

  与《CHA》一样,战士杂技团的杂技剧《天鹅湖》表现的也是中国杂技的当代成就,5年来,这部创造性的舞台艺术作品已经走遍欧洲各地,不论走到哪里,都是舆论好评加剧场爆满,连芭蕾《天鹅湖》故乡俄罗斯的观众都惊叹不已,创造了可观的票房收入。在杂技剧《天鹅湖》里,芭蕾、音乐、戏剧和杂技巧妙融会,由剧情牵引,中国杂技的最高成就——肩上芭蕾、头顶芭蕾都被优美地显示出来。而中国杂技团创作的杂技音乐剧《再见,飞碟》,讲述了一个执着于探索垃圾再生利用的“科学怪女”和飞临地球收集垃圾的外星人展开的冒险旅途,音乐、舞蹈、戏剧集于一身,将音乐剧艺术与杂技节目嫁接起来,成为中国杂技创新的成功范例。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与上海合作,创作了《时空之旅》,至今年6月底已经演出近1884场,票房将近1.9亿元人民币,改变了中国杂技长期处于“国内开花国外红”的状态,创造了国内市场的奇迹。

  从单一的动作体现到杂技剧的诞生,从炫耀高难技巧到与舞蹈、音乐、戏剧、电影、舞美的全面融合,从晚会式表演到有剧情有主人公有矛盾冲突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杂技在不到10年的工夫,就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一个曾经被认为是地摊杂耍式的小品种,现在已经与音乐、舞蹈、戏剧等舞台艺术一样,有经典、有剧目、有综合、有高科技、有文化积淀,成为包容广阔的大型艺术门类。

  虽有超人,

  却没有卓别林

  身怀绝技很难,产生主导舞台的幽默大师更难

  中国杂技演员技巧高超,世界闻名,不但各种国际比赛的金奖年年被中国选手夺得,而且像太阳马戏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也一直借助中国演员的高难度表演。自从中国杂技界发现综合艺术的巨大效应后,就不断与其他艺术相结合,聘请舞蹈家任编导,用声光电等舞美手段为自己包装。杂技本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今的杂技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