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占卜 >> 八卦 >> 正文
走向毁灭的国家
你们是真正的国际人道主…
究竟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国…
八字断是妻子的第几任
驳斥某网友写的《孔子的…
择日出生对孩子的影响
择日生子的条件及对后天…
拿筷子的方式占卜人的真…
横贯村子的阴、阳溪流
装修会影响房子的抗震性…
最新热门    
 
墨子的国家起源学说

时间:2009-9-8 20:39:25  来源:风水网
bsp;

二、墨子的择君论:民大于君  

公权力是由民众同意所造成,但民众设立政府机关,选立各级官僚,乃是让他们分授职责,按公平之天道治理国家。所以墨子认为,选立天子诸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丝毫不能马虎。一定要保证选出来的天子诸侯, 是“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  

那么,如何搞这个选举呢?非常有意思的是,墨子也有一个模拟选举的学说:  

然而天下的士子,攻击兼爱的言论还是没有停止,他们说:“或许可以用这种理论选择士人,但却不可以用它选择国君吧?”姑且试着让两个人站到前面来。假设以他们作为两个国君(候选人)。其中一个(兼君),主张兼爱;另一个(别君),主张别爱。

别君的言论是这样说的:“我怎能对待我的万民的身体,就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呢?这太不合天下人的情理了。人生在世上并没有多少时间,就好像马车奔驰缝隙那样短暂。”所以他返身看到他的万民挨饿,就不给吃,受冻就不给穿,有疾病就不给疗养,死亡后不给葬埋。别君的言论如此,行为如此。

兼君的言论不是这样,行为也不是这样。他说:“我听说在天下做一位明君,必须先看重万民之身,然后才看重自己之身,这以后才可以在天下做一位明君。”所以他返身看到他的百姓挨饿,就给他吃,受冻就给他穿,生了病就给他疗养,死亡后就给予埋葬。主张兼的君主的言论如此,行为如此。

既然这样,那么这两个国君,言论相非而行为相反?假使这两个国君,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符合得像符节一样,没有说过的话不能实现。如果是这样,那么请问:假如今年有瘟疫,万民大多因劳苦和冻饿而辗转死于沟壑之中的,已经很多了。不知道若从这两君中选择一位,将会何去何从呢?我认为在这个时候,无论天下的愚夫愚妇,即使是反对兼爱的人,也必定选择跟随兼君了。[2]  

由此可以看出,墨子所主张的选举有这么几个要点:

(1)    选举的标准:选择“兼君”。什么才是“兼君”?也即兼爱天下的人,不能光想着自己的私利。墨子认为,选出来的人,必须要“先万民之身,后为其身”,也就是说,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选者执政之后,要谋天下人的福利,让饥者得食,寒者得衣,病者得养,丧者得葬。

(2)    候选的人数:差额选举。“兼”与“别”,总是比较而言的,没有比较就无法选择。墨子大概也以为等额选举是形式主义。为了让民众有个选择的余地,有个比较鉴别。他竟然提出要“两而进之”, “设以为二君”,让民众选择其中之一。

(3)    选举的程序:要搞竞选。墨子提出,候选人必须发表竞选演说,作出一定承诺,而且要老老实实说真话,不能欺骗民众。竞选承诺一经做出,就必须“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

(4)    选举的主体:广大民众。墨子的主张,由民众来选择执政者,在这里是非常明确的。墨子是动了真格的,要搞民主选举。在这里,“民”是主人,“君”是客人,民大于君,一切由民说了算。墨子大概充分相信“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根本没有“民众素质低,不适合搞民主选举”之类的担忧。所以墨子是主张放开手脚,由民作主的。甚至墨子明确地说,在选择执政者的的时候,天下没有什么愚昧的男子与愚昧的女子,虽然民众自己不一定是“兼者”,但必定会选择“兼君”。  

三、墨子的法治论:法高于权  

在先秦那个时代,按理说墨子将他的政治学说论述到这样一个水平,已是非常地不简单。但墨子并没有就此停止思考。  

像我们一样,他也思考了我们现在所关心的一个问题:执政者虽然选了出来,看起来是选了“贤良、圣知、辩慧之人”,但这个选出来的人究竟可不可靠呢?他会不会变卦呢?是完全相信这个执政者永远伟大光荣正确呢?还是应该有所保留呢?  

很让我们惊讶,虽然墨子认为国家政权建立后,民众在行政上必须从下到上有所服从。但墨子同时又指出,“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墨子·法仪》)

墨子深刻洞悉人性的弱点与权力的诱惑,毫无隐晦地指出这一点,并且进一步提出要剥夺国君的立法权,他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