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墨子的国家起源学说 |
|
时间:2009-9-8 20:39:25 来源:风水网
|
|
|
在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中,墨家的学说的确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直到今天,墨子有些论点仍然值得我们重视。下面,南方在野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墨子的国家起源学说:
一、墨子的民约论:人先于国
在西周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所有的财产与人口,都在强权的管辖范围内。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血缘宗法制与等级礼乐制走向崩溃。于是墨子背弃“周道”,创立新说。墨子考察国家的产生,他说:
古代天下开始有人民的时候,没有政府官员,大家都是平民百姓。但,正因为大家都是平民百姓,所以一个人有一种正义,十个人有十种正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正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正义。等到人更多,多到数不过来的时候。所谓的正义,也就连数都数不过来了。人们都肯定自己的正义,而否定别人的正义,于是重则发生斗殴,轻则发生争执。所以,天下人就想统一天下的正义了,于是就选择贤者,将他立为天子。(参见《墨子?尚同下》)[1]
也就是说,墨子认为,天下是最先有人,然后有国的。最开始,所有的人都是平民百姓,处于无政府状态。无国家权力,只有百姓的自然权利。但是这个“无政府状态”并不非常的美妙。因为一个人有一种正义,10个人有10种正义,100个人就有100种正义,1000个人就有1000种正义。无数个人,就有无数个正义。人人都以自己的正义为正义,而将别人的正义视为无理。甚至于“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墨子·尚同上》)——手握武器的人,无不说代表正义,但人人以自己的正义一统江湖,则只剩暴虐屠戮,并无正义。
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呢?实践的教训,人们不得不坐下来商量,于是“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 (《墨子·尚同中》) 。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必须结束这个无政府状态,必须“一同天下之义”。
那么,怎么办?开始民主选举。“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 (《墨子·尚同中》)。人们不但“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立诸侯国君。”“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墨子·尚同上》)——从天子到三公,从诸侯到正长,政府各级官员莫不是“选”出来的,一点都不含糊。
梁启超先生当年读到墨子的这段文字,对墨子的学说非常赞赏。梁启超指出:“什么人‘明’?自然是人民‘明’;什么人‘选择’?自然是人民‘选择’;什么人‘立’?什么人‘使’?自然是人民‘立’,人民‘使’。这种见解,和那说‘天生民而立之君’的一派神权起源说,和那说‘国之本在家’的一派家族起源说,都不相同。他说:国家是由人民同意所造成,是‘民约论’同一立脚点。《经上篇》说:‘君臣萌通约也。’正是这个原理。”( 梁启超:《墨子学案》
《墨子·经上》明确指出:“君、臣、萌(民),通约也。”也就是说,人们在选举产生政府的时候,是有一个社会契约的。墨子在《尚同中》阐述了这个社会契约:(1)人们选举产生了国家政权,就将部分自然权利让渡给了国家政权,国家有权力“发政于天下”、“制为五刑”、“将以运役天下淫暴而一同其义也”。而民众在行政上,就必须对执政者有所服从。(2)建国设都,设立天子诸侯,不是让他骄奢淫逸的;而辅之以卿大夫师长,也不是叫他们放纵逸乐的,乃是让他们分授职责,按公平之天道治理国家。执政者有义务“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贵贫寡,安危治乱。”
墨子的民约论,以人先于国,认为“国家是由人民同意所造成”。这在根本上有别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建国理念。 在墨子的学说里,人始终是排在国的前面的。所谓“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墨子的“非攻”主张,不仅在于反对侵略战争,也体现了墨子对狭隘爱国主义的强烈批评。 &n[1] [2] [3]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