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占卜 >> 易经 >> 正文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太极八卦与自然科学的相…
论《阴阳八卦》的科学性
是不是真的除了科学就全…
投机不是科学,而是一门…
经济学家不能愚弄老百姓
如此霸王收费行为怎能“…
最新热门    
 
科学家杨振宁论易经和中医

时间:2009-9-8 20:03:31  来源:风水网
    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一开始就充满了神秘主义、感性、反理性的特征,并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流派。它只不过是一本原始时代的算命书而已。
    到现在人们仍在为它里面那些弱智呓语的确切含义争论不休,但并不防碍中国的江湖骗子,“国学专家”“民间科学家”利用它来装神弄鬼,毒害欺骗民众。 风水、占卜、命理、天人感应、巫术等与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传统迷信在死灰复燃的同时,又往往被披上迷人的科学外衣,甚至有人声称它们代表着“新科学”,至少也是“潜科学”、“类科学”。在某些研究者看来,凡是科学已经发现的一切,《周易》中早就有了。科学尚未发现的,《周易》中也早就有了,只等着我们去发现。因此,有人宣称,依赖《周易》,中国将称霸世界;《周易》将使21世纪成为中国的世纪。有人论证易经是超前的科学著作,里面蕴涵着量子力学、相对论、计算机理论、遗传密码等众多重大科学发现。《周易》中的算命术也成了科学的预测学。有人认为用《周易》可以预测地震。还有人要以易经指导科学研究,根据它提出“太极原子模型”,推演出“太阳系有十四颗大行星”,或要用它预测气象变化。
    2004年杨振宁作报告时说《周易》中没有人们所说的那些科学成果,也不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甚至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他说: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有问题,其中一点是不讲演绎论证。《易经》归纳了很多当时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但没有严谨的演绎和论证。
    实际上,中国传统中不仅缺少合乎逻辑的严密推演法,也缺少合乎逻辑的严密归纳法。杨振宁认为易经的“取象比类”、“观物取象”是归纳法,其实这是在“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观念指导下的不合乎逻辑的类比法。例如:“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枯萎的杨树生出新芽,老年男子娶了年龄可当其女儿的年轻女子为妻,没有不利的)。“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枯萎的杨树开花,老年女子嫁给年富力强的男子,没有祸害也不值得称道)。在“枯杨生稊”和“老夫得其女妻”、“枯杨生华”和“老妇得其士夫”这种天道和人道之间只有模糊的相似性,并不存在合乎逻辑的必然关系,由此归纳出的“无不利”、“无咎无誉”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可以举出无数的反例加以推翻)。这种“推演”无非是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的反映,或许有一些生理上的道理,但与逻辑推理无关。
    当然不能否认联想和类比是启发灵感、认知未知事物的重要方法,在文学上用它可以写出流传千古的佳句。比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古人把才女称为“咏絮之才”,可见古人对类比思维的重视。      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杨振宁认为,这种思想“起源于《易经》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在内,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而“近代科学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这两者是两回事,不能把它合在一起。”杨振宁还指出《易经》影响中国人传统思维的另两个方面:“《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 另外,杨振宁认为中医理论中把疾病与医药分成阴阳、寒暖、表里等的分类,也是受《易经》理论的影响而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