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风水原理从《易经》演变…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
尘埃落定话凄凉―从《青…
从《黄鹤楼》到《甘露寺…
从《赤壁之战》看曹操奸…
从《西游记》看当时文人…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南…
从《世说新语》解读魏晋…
从《咏怀诗八十二首》看…
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最新热门    
 
从《秋水轩唱和词》看词人心态

时间:2009-8-8 16:52:46  来源:不详
甲申鼎革的词人,真正体会过人生世事之艰;生计无着、入仕无门的词人即使生活在康熙“盛世”,也有惶惑、惊悸、失落,感叹人生,怀疑社会。
  
  三、隐遁:自我抚慰的心音
  
  郁闷与叹世未能使秋水轩唱和词人形象强硬。他们努力消解内心苦闷,使内心冲突趋于缓和,表现为儒家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行为规范。人生失意,只有通过“藏”来自我抚慰。于是,秋水轩唱和的词人们经历了现实的种种挫折后,不约而同地萌生出了避世疗伤心态。
  曹尔堪京师复官失败,返乡时,有首《贺新凉·张湾将发……叠元韵谢别》:
  
  帆影舒还卷。放兰桡,绰乎余裕,谁留谁遣。桑柘垂檐禾□亩,南国霜融露泫。邻屋采一筐秋茧。更把纶竿临野渡,水痕收、沙嘴寒潮浅。团扇洁,待时展。著书敢以才名显。爱渔村,莼肥茎滑,橘殊形扁。宋鹊韩卢空发,纵愧杀鞧车载犬。狡兔尽,淮阴萱免,祖帐东郊真达者,赠珠玑,字字华而典。西蜀锦,巧裁剪。
  
  他已趋于平静,退路就是返乡隐居。他设想“纶竿临野渡”为返乡后的生活;怀念家乡的田园风光;把著述等身作为今后人生理想。不过,在打算诗酒歌赋的优游岁月背后,还是难掩沉痛,用韩信“兔死狗烹”典故,暗寓为清廷效力后被无情抛弃的悲凉。他的隐遁是人生失落的消极避世。
  许多人归隐心态同曹尔堪相似。如徐倬,入仕理想不能实现,他欲学庄周,淡泊名利,清高自守:“任逍遥、庄周蝶化,濠梁鱼遣”(《贺新凉·自遣》)。王豸来,在《贺新凉·檗子先生以镜阁新词见赠答之》:“回忆西湖螺黛好,如隔武陵鸡犬。且归去,离愁顿免。布袜青鞋堪寄傲,尽六桥,三竺容吾典。”人生失意,故乡静谧的田园情结缠绕心间。
  曹尔堪、徐倬等人心迹类似,希望摆脱尘世的压抑与烦恼,寄托于青山野壑之间。这种淡忘于江湖的回避心态,是现实面前的自我退让和自我解脱,是传统文人“用行舍藏”人生观的流露。
  秋水轩唱和中,部分入仕之人,也有消极避世的心态。汪懋麟,康熙六年进士,秋水轩唱和时,在京师居官中书舍人。相比科场蹭蹬之人,他新贵才俊,理应意气风发。然而,汪懋麟却有归隐之心。在《贺新凉·寄栎园先生》中云:
  
  日与时舒卷。曷归乎江山啸傲,诗书消遣。岭峤风烟俱历尽,往事思量垂泫。悟宦海、沸汤投茧。公说生还原偶遂,笑世人,欲役心真浅。
  山林钟鼎俱尊显。放闲情,棕鞋穿破,角巾折扁。煮石舂泉供晒药,炼得云中鸡犬。况女嫁,男婚都免。且喜眼中无俗物,小楼边,图画兼经典。丘壑在,不须剪。
  
  他看透仕途,认为宦途险恶,把归隐山林与钟鸣鼎食地位并列,希望过诗书啸傲、闲云野鹤的生活。如此沮丧、盼望归隐的文字倘见之迁客谪臣,已足移人心魄,怎么会出自“新贵”汪蛟门之手?
  其实,汪懋麟不是掩饰做作,与康熙十年左右其他文字心态一致。作于同年的《秋水轩唱和词序》云:“自余居京师一、二年间,毕冗困郁愁病相仍。笔砚焚弃间,有拈弄不过吟秋之蛩,与冷风坠叶相倡答。”当时汪懋麟身体羸弱,心情抑郁。因为生病缘故,本年还纳姬冲喜。
  主要原因在写于同年的《与黄继武书》:
  
  仆起自田间,由诸生取科第,不过五六年,在寻常之人,亦自谓足矣,不知士君子立身行道,不见于朝廷,则施于郡邑。二者既已坐失,乃低眉屏气,自逃于清闲旷散之地……{12}
  
  自进士及第选官中书舍人后,汪懋麟十分不满,因为中书舍人是闲职,既不能登天子堂,辅佐政事,也不能为地方诸侯,施政一方。
  
  自去年五月,仓皇北走,寄食友朋,忽忽一载,忧愁已深……昨家书来云,大水之后,米贵薪断……仆家有老亲,年八十余矣,妻孥嗷嗷,日营糜粥,穷阴积雨,莫能炊烟。……仆素性豪荡,喜酒好客,不耐冷寂,自来京师,百事拂逆,意绪枯槁。{13}
  
  家乡遭灾,妻儿老母不在身边,没有知音好友,诸种事端,“百事拂逆”,即能明了汪懋麟对现状不满,自觉追求一种宁静淡泊的人生境界。
  身居高位,备受尊崇的龚鼎孳也渴望过上田园生活。他的渴望归隐与前面曹尔堪、汪懋麟情况不同,他长期囿于宦海,起起落落,置身窠臼,偶尔厌倦官场,为自己寻找一块轻松心灵的乐园。他在《贺新凉·青藜将南行招同檗子、方虎……集雪客秋水轩,即席和顾庵韵》中说“虾菜梦、年年难免”,表现他逃脱樊笼、回归田园的渴望。
  
  结 语
  
  严迪昌在论及秋水轩唱和词时说:“唱和篇什中所激射的莫名的悲凉与惆怅、难以言传的郁积极其显然。”{14}词人们心中郁积难消的块垒,流露出的悲凉情调就是词人郁闷、叹世、隐遁的心态。这种心态具有时代的普遍意义。康熙年间,士人虽然逐渐认可清朝的统治,但明清甲申之变,顺治以来的“科举案”、“奏销案”等大狱迭起,再加上连年战乱,野有饿殍,至于文人命蹇,科场遇挫,士人心有余悸。家世的败落,生活的不济,前途的渺茫,一种无法解脱的苦闷成了秋水轩唱和的主导情绪,点染上时代色彩。这种苦闷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文人那种否定社会、怀疑自我的叹世心态。由于叹世嘲弄心态的驱使,一部分文人便逐渐衍生出遁迹山林以麻醉身心的隐遁心态。
  秋水轩唱和词人,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流露的心态有其共性。这种心态,表面是一个小群体的共同心态,实质上反映出清初文人在当时历史背景下错综复杂的心态。

  
  ①⑥{12}{13} 汪懋麟. 百尺梧桐阁文集 [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
  ②④ 曹尔堪等. 秋水轩唱和词纪略.秋水轩唱和词二十六卷[C]. 清康熙十年至十一年遥连堂刻本.本文引词作除注明外,均选自该书。
  ③{14} 严迪昌.清词史[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⑤⑧⑩ 施闰章. 学馀堂文集[A].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第438册)[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⑦ 王士祯.王考功年谱[A].年谱丛刊[Z].北京,中华书局.1992.
  ⑨ 王熙.宋琬墓志铭[A]. 钱仪吉.碑传集[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11} 陆勇强.陈维崧年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