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宋代之防盗版
宋代——还是宋国——有…
陕西韩城宋代壁画墓揭开…
《渭城曲》在宋代的歌唱…
宋代文学与《宋代文学史…
陶渊明在宋代被空前接受…
宋代处置犯官方式探讨
论苏轼在宋代文坛上的地…
儒释融合中的宋代士人与…
浅论宋代话本体传奇的世…
最新热门    
 
基于宋代士人心态的解读

时间:2009-8-8 16:53:23  来源:不详
本事,痛快淋漓地抒写对宋代君臣懦弱无能、一味求和的愤怒和嘲讽,显示了有宋一代士人的铮铮风骨。
  
  四 人生无常的叹惋
  
  留连于现象的关注,往往使人激情澎湃。情感得到尽情宣泄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平静的思索。宋人开始用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着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由于宋朝开科取士的门径迅速拓宽,文人地位急剧提升,待遇空前优渥,这都使他们在吟咏昭君时不再停留于对昭君悲剧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境遇的慨叹及对现实政治的简单批评上,而是升华到更高的哲理层面,展开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他们以昭君的遭遇为切入点,又突破昭君本事及个人命运的局限,而是以之涵盖世事的变幻和人生的无常。“目前美丑良易知,咫尺掖庭犹可欺。君不见白头萧太傅,被谗仰药更无疑”(司马光《和王介甫明妃曲》,p6044),是司马光苍凉的一声叹息;“古来人事尽如此,反复纵横安可知”(苏轼《昭君村》,p9092),则是苏轼在饱阅人世沧桑后发出的深沉喟叹。是的,当宋代士人的视线从昭君个人的遭遇转移到整个“和亲”事件时,当他们关注的中心由昭君当时的反应与感受上升到整个出塞事件的象征与意义时,他们对昭君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明妃曲》,p6503)这是北宋嘉祐四年(1059)王安石任江东提点刑狱时所作,此时的王安石自二十二岁中进士起,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担任地方官吏。他曾多次上书直言时政,提出种种改革措施,却均未被采纳。际遇不佳、知音难觅的感慨于是全寄寓在这二首《明妃曲》中。表面强盛的北宋王朝,到了中期,已是内外交困之时。许多像王安石一样的知识分子都在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忧心不已。积极入世的精神和仕宦沉浮的命运相互交织,“人生失意”的感慨几乎无处不在。当人们读到这两句诗时,都会情不自禁地结合各自的人生经历、仕宦除降及当时的社会现实,从而产生沉重的历史感和种种复杂的人生况味。于是,昭君个人的命运被疏离,诗人各自的人生感慨融会其中。这种凝聚了人生哲理的名言很容易超越时空而引起人们的共鸣。曾巩在《明妃曲》中即发出了类似的慨叹:“穷通岂不各有命,南北由来非尔为。”(p5552) 在历史的年轮中,每个人都会有失意彷徨的时候,人生就是如此,又何必悲伤呢?
  
  结语
  
  在宋代咏史诗中,咏昭君诗是一枝奇葩,占据了全宋咏史诗近三十分之一的重大比重。昭君故事本身的传奇性当然是吸引宋代士人大量创作昭君诗的首要原因,宋代特殊的时代政治背景也是昭君题材倍受垂青的秘密所在。我们知道,两宋虽号称统一帝国,然北宋时即频繁受扰于辽和西夏,南宋时又备遭金国铁蹄的蹂躏。宋代士人多具有浓烈的政治情怀,却往往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故而普遍借昭君抒写满腔的复杂心绪。通过诗歌所折射出的时代情绪,人们可以看出当代的审美思潮,读者的审美期待以及整个时代的精神状态,宋代昭君诗足以当之。“千秋万岁总如此,谁似青冢年年青。”(黄文雷《昭君行》,p41084)时间无情地流逝,昭君依然长在人们心底。有宋一代的士人们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心中的昭君,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宋人的昭君传奇,更留下了破解其自身心态的复杂密码。
  
  参考文献:
  [1]鲁歌等.历代歌咏昭君诗词选注[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
  [2]傅璇琮等.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
  [3]费袞.梁谿漫志[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4]蒋玉斌.唐人咏昭君诗与士人心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 (8)。
  [5]冒春荣.葚原诗说[M].清诗话续编[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