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儒学现代化之路——中西…
《西游记》的儒释道文化…
再论曹操形象
曹操形象的文化意蕴
曹操并非奸贼的典型——…
“英雄”与“奸雄”——…
版本不同 实质未变——…
从《赤壁之战》看曹操奸…
百年来《三国演义》中曹…
汉代的儒宗
最新热门    
 
曹操的儒学思想及其成因

时间:2009-8-8 16:53:45  来源:不详
摘 要:曹操与儒学思想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不仅体现在他完成霸业的艰辛过程中,很通脱地将儒学的入世功用发挥到淋漓尽致,有一种“为我所用”的气概;而且在他的文章中也展现了他很深厚的儒学素养。这与他自身经历有关,时代环境的因素更不可忽视,同时曹氏集团中众多人才的儒学倾向对曹操也有影响。
 
  关键词:曹操;儒学思想
  
  曹操(155220)对自己的治世之策有过表述:“治平尚德行,有事尚功能。”在魏国初建之时,更有令曰:“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1]502这首先表明曹操并不排斥儒家。而从他一生的经历来看,他并不仅仅是在太平之世才讲究“礼”、“德”,在乱世之中,他更是随着时机和遭遇的不同,将儒学加以改造和取舍,最终达到“物为我用”。
  
  一、曹操完成霸业过程中的儒学举措
  
  在东汉乱世纷争中,曹操除了用“法”这一必要的工具和手段之外,儒学的入世功用也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并不为儒学思想所囿,而是非常通脱地对儒学加以改造利用。这一点在曹操初入政界到完成霸业的艰辛过程中体现得非常清楚。
  (1)曹操讲仁。曹操深受儒家王道政治天下大一统观点的影响,认为天下只有实现统一才会安定,而安定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他在文章中很推崇管子和齐桓公。孔子创春秋大一统学说,是赞赏管仲和齐桓、晋文的霸业的。虽然有人对管仲是否知礼产生疑问[2]92,认为他不忠于自己的主人公子纠反而去帮助齐桓公。孟子对齐桓、晋文之事不以为然,说“臣未之闻也” [2]205,包括孔子的门人子路和子贡也认为管仲“不仁”,但孔子却高度评价了管仲的业绩:“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并连声说“如其仁,如其仁。” [2]187尽管“仁”有多种涵义,但在汉魏乱世中,曹操只选择吸收了如此“仁”的观点作为其行为的支点。同时,他也讲民生。孔孟之道要求“重民命”、“时使薄赋以宽民力”,曹操将之用来收买人心。在建安九年发过《抑兼并令》:“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两、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3]91曹操此令的目的是为了减轻不均、不和、不安的现象,打击豪强,争取社会同情,从而壮大自己的势力。同年他还发过《捐河北租赋令》,免除了老百姓的田租和赋税。
  (2)曹操重孝。他常常从“孝”上去观人察世。陈琳在与曹操为敌时写了一篇檄文,痛骂曹操。当陈琳归顺曹操之后,曹操说:“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4]2060可见,曹操对陈琳骂的“赘阉遗丑”除了觉得羞辱外,还有对辱骂先人的愤怒,这是人之为孝的常情,是可以理解的。曹操在允州,东平毕谌的家人被张邈抓起来,曹操说“卿老母在彼,可去”。谌当面表现得无二心,可是出来之后就逃跑了。等到后来谌被操生擒了,大家都为他担心,岂料曹操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1]12但他的“孝”也是有条件的。如陈宫孔融虽为孝子,却为曹操所杀。从毕谌、孔融二人不同遭遇可以明显地看出曹操儒学中利己主义的影子。杀孔融有一个《宣示孔融罪状令》,理由就是他“违天反道,败伦乱理”、“以为父母和人无亲”[3]118。其实孔融也是一个孝子,《后汉书•孔融列传 》中有记载,“(孔融)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孝” [5]1289。只因为他屡屡和曹操作对,才遭到曹操的猜忌。曹操找人枉奏他的罪行,将他下狱弃市,连妻子和子女全被杀掉了。而曹操对于陈宫,这个来自他敌对阵营的俘虏,又表现得比较大度,“操曰:‘柰卿老母何?’宫曰:‘宫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在否,在明公,不在宫。’操曰:‘柰卿妻子何?’宫曰:‘宫闻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存否,在明公,不在宫也。’”陈宫就刑之后,“操召陈宫之母,养其终身,嫁宫女,抚视其家,皆厚于初”。可见,在曹操的心中确实有孝的念头,他能因孝而感念人事,也会以孝的罪名来伤及无辜,这一切就要看是否和他自身的利益有关了。在陈宫的这段记载下面,有一小字注,可算一语道破天机。注曰:“操厚陈宫之家而不肯存孔融之嗣,必陈宫妻子,可保其无能为也。”[4]2007
  (3)曹操求贤而善任。关于他对人才的渴求在下文中将有提及,这里不再赘述。与此相对应,他必然也善于纳谏。儒学提倡“从善如流”,曹操应该是做得较好的一个。在建安十九年,他下过《求言令》,要求部下“各言其失”,并自责说“不闻嘉谋,吾开延不勤之咎”[3]98。就史书中所记载的来看,臣下的献言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依托儒学陈述自己的意见。
  (4)曹操袭礼。曹操在葬礼仪礼上袭《周礼》及汉制,他颁发了《终令》,明确了不同等级人的葬礼,提倡节俭。同时他的刑法观念也是继承了儒家思想。他在选主管刑法的人才的时候,不是为了镇压百姓,而是从百姓角度出发,“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3]176 。肉刑在汉魏时代是颇有争议的一种刑法,汉末的大儒崔实、郑玄及陈纪认为现有的刑罚不足惩恶,主张恢复这种古刑。在曹操手中,也曾有两次恢复肉刑的动议,但终究因为考虑到这个刑罚后果太严重而最终放弃了。之后,又嫌“汉律太重,故令依律论者听得科半,使从减半”[6]522。这其中体现的正是以民本为法的价值标准去行事的儒学精神。
  
  二、曹操诗文中的儒学倾向
  
  皮锡瑞《经学历史》中讲:“经学盛于汉,汉亡而经学衰。桓灵之间,党祸两见,志士仁人,多填牢户,文人学士,亦轩文网,固已士气颓丧而儒风寂寥矣。” [7]141他说的这种形势是相对于汉代盛况比较而言的,汉末至曹魏时代儒学仍有它流行的空间和人群,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受古文经学影响的遗风,但也出现了今古合流的倾向。曹操诗文中的儒学倾向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点。他读过一些今文经典,但相对而言,古文学派经典对他的影响更深。
  在现存的曹操二十四首诗中,涉及儒学经典的有《诗经》、《论语》、《左传》、《尚书》、《礼记》、《孟子》、《周易》、《春秋》等八部。在诗中被直接引用的经典有《诗经》的两处和《论语》的三处。在其诗中更多的是化用经典中的句子或者用典故的情况。出自《左传》中的较多,一共有四处。化用《论语》中句子的有三处地方。化用《诗经》中句子或者提及《诗经》中某些诗篇的地方也有四处。化用《尚书》中的资料有两条。在这些材料的引用中,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 表现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及对理想社会的描述。 《秋胡行》中的“万国率土,莫非王臣”是《诗经•小雅•北山》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句子的浓缩。《善哉行》(一)中“随制饮酒”是从《论语•乡党》中“唯酒无量”引申出来的。《对酒》中“三年耕有九年储”是《礼记•王制》中的一条“三年耕必有一年食,九年耕必有三年食”,将《孟子•梁怀王》中“斑白不负载于道路矣”化用成“斑白不负载”,而“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是对《尚书》中“元首明哉,股肱良哉”的扩写。
  (2) 表现对贤才的渴求。《短歌行》(一)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自《诗经•郑风•子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引自《诗经•小雅•鹿鸣》。《短歌行》(二)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即化用的《论语•宪问》中“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这句。
  (3) 表达对古贤良的仰慕。《易经》中有一条,是《秋胡行》(二)中“大人先天而天弗违”出自《周易•乾卦•文言》。在《短歌行》(二)中,有“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是《论语•泰伯》中的句子。然而见贤必然思齐,所以曹操很注意“修身”。“正而不谲”是引自《论语•宪问》,并且在《秋胡行》(一)中又出现一次。《度关山》中“侈恶之大,俭为共德”是化用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4) 表示自己对天子的忠心,这也是所占分量最多的部分。《短歌行》(二)中“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化用的是《左传》僖公九年的事情。“桓公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在同一首诗歌中,还有事件的引用,像“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化用的是《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的事情,这都是表明忠心和立场。“河阳之令”是化用的《左传》二十八年的事情,批评历史上这一事件,来作一个撇清,表明自己不会这样,强调自己的忠心。《善哉行》(二)中有一句“释衔不如雨”是《诗经•小雅》中“出则衔恤”的变化,在《蒿里行》中又把《尚书•康王之诰》“乃心王室”这种表示忠心的典故运用得很巧妙。
  (5) 表现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心。《陌上桑》中“寿如南山不忘愆”是从《诗经•小雅》中“如南山之寿”变化来的,忧心现实,不能脱离实际。《苦寒行》中“悲彼《东山》诗”中提到的《东山》这首诗即《诗经》中的篇名,表示一种忧民的思想。出自《礼记》的句子有两条。《秋胡行》(一)“弹五弦之琴”出自《礼记•乐记》中“舞作五弦琴,以歌‘南风’”,以此表示自己是一个关心民生、关心国家的人。
  其他还有表达对儒家教育肯定的,如《善哉行》(二)中“过庭语”即用的《论语•季氏》中孔子与其子鲤之间的典故。另据笔者统计,在曹操的诗中提到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人物19名。其中儒家人物周公和孔子的名字是提及频率最高的,周公出现三次,孔子出现了两次。
  从这些情况看出,第一,从曹操熟悉的经典的情况,及联系曹操曾自认为周文王的后代这件事,可见曹操的学派倾向确实是古文经。第二,从诗句化用得自然轻松,援引时也显得信手拈来这种情况看,曹操在儒家文化中浸淫很深。第三,从主题来看,在诗中他以忠臣仁人自居,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及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而这些诗不粉饰太平,不隐恶,不假雕饰,任其自然,用写实的方式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记录下来。总的说来,这些诗表现了曹操一种积极的生活姿态,甚至可以说是曹操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曹操诗歌中也较多提及了道家、法家的经典及代表人物。但从内容和思想上来讲,体现一种向儒家靠拢的倾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