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红楼梦》中的八字命例
时代狂人贾宝玉——剖析…
论《红楼梦》中贾宝玉形…
言在此而、意在彼——<…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
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红学”与…
重新评估《红楼梦》的巨…
论《红字》的清教观
红楼幻境与顾城的生死哲…
最新热门    
 
《红楼梦》原生态

时间:2009-8-8 16:55:50  来源:不详
渡头”、“凤姐扫雪拾玉”、“卫若兰射圃”等等文字,再具体不过了!而且哪儿会有一个天才的写作者,会把他的书写到一半,比如说八十回,先就打住不往下写了,而调回头去孜孜修改他前头写好了的文字达五次之多,那确实解释不通的。

《红楼梦》各抄本为什么不约而同断裂于第八十回,且看我推理之三。

推理之三     作者生前没有抄本传出来,脂本各抄本都抄成于作者去世之后

让我试试用理工科思维碰一碰各抄本齐唰唰断裂于第八十回这个问题。

我要插一下稍做解释,红学热在世界范围内,当然主要还是在汉语范围内,数十年以至将近上百年持续高烧不退,不免给人以错觉:使红学专家们往往以今天我们对待《红楼梦》热情似火的态度,来推断雪芹同时代的古人对待《红楼梦》也恩遇有加。

我相信历史的实际情况远不是这么回事。

我们先看程高本序言,序言中说:“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钜卿赏鉴。”或者还是戚廖生序言还是梦觉主人序言,我就不再一一引了,这些序言确实写得都不错,为《红楼梦》说了不少的好话,今日看来都非常中肯,但那在当时还只能算是些个别辞令而已。

序言说好不一定书就好,你要不信我举个例子:但看我们今天就去上海书城,到里边随便拿一本什么破书,只要有序言的,是不都会说“巅峰之作,引人入胜”或者“藏诸名山,流芳后世”之类?比戚序、高序、梦序不知道动听多少!你会见到不给原书说好话的序言吗?

且归正传。曹雪芹在他生前,从《红楼梦》开天辟地时候算起,到他去世时止,支持他的也就是他身边的几个同甘苦的亲密知己,我们知道名号的有脂砚、畸笏、棠村或者梅溪,他们是少有的几个雪芹及其《红楼梦》的同道者,似乎也是他的亲属。那时候没有什么热情的书主争着要抄他的书,没有什么特别青目他的王府侯爷给他资助,从改写过程看,书是早就写完了,只不过当时出版社的态度,借空空道人的话:“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 说《红楼梦》没有市场,那已经是最客气的回绝了!

《红楼梦》不能问世,曹雪芹无法,而又不能够放弃,他的灵魂除了封闭在一部《红楼梦》里,再没有其他思想内容,他只好一再地改写,改来改去,改写到死。雪芹感觉到的世态炎凉与悲哀,一定比我们想象得到的要多得多,俞先生说:“雪芹为人是很孤傲自负的,并且还穷愁潦倒了一生。”又说:“雪芹自命之高,感愤之深,所以《红楼梦》一书,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相信俞先生这话用来形容天才的写作者,是很贴切的。

再回到为什么第八十回突然断裂的话题。

我们且看红学名家冯其庸先生的《敝帚集——冯其庸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2005年2月第一版),冯先生给书起名字是很谦虚的,说是《敝帚集》,想是借用成语“敝帚自珍”的意思。此一书收录的《论程甲本问世的历史意义》一文,关于脂本系统和程印本系统有无渊源的问题,冯先生举了四个例子:

(一)  “石桥跨港”问题

在己卯本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里有两句话:“石桥跨港,兽面衔吐。”己卯本影印底本上“跨”字已破损残存右半上部如“ 叁”形,后经藏主用朱笔添补成“跨”字,此补笔看来是现代藏书家陶洙的手笔,其时间不会太早。此残存部分粗看就像繁体的“叁”字,今查此句庚辰本逕作“石桥三港”,但在“三”字旁又墨笔旁加一“跨”字。同样此句作“石桥三港”的还有“蒙古王府本”、“甲辰本”、“舒元炜序本”和程甲本。由这个“三”字再衍化,“列宁格勒藏本”和“红楼梦稿本”都作“之”字,此句变成了“石桥之港”。在众多的乾隆抄本中惟独“戚廖生序本”作“石桥跨港”,文字完整无损。其余甲戌、郑藏本都缺此回,无从查考。倘依此字的衍化作为线索的话,那么程甲本这个“三”字的来源,只有庚辰本、蒙府本和舒序本。按程印本总体的文字较多近于庚辰本的情况来看,似乎它的底本应属于庚辰本一系,但是我们还是再看一些例子为好。

(二)  “冷月葬诗魂”问题


按第七十六回黛玉与湘云联句,黛玉此句程甲本作“冷月藏诗魂”,寻其底本渊源,则庚辰本此句作“冷月藏死魂”,“死”字点去原笔旁改为“诗”,此句实是“冷月藏诗魂”。“列宁格勒藏本”、“甲辰本”皆作“冷月藏诗魂”,惟有戚序本、蒙府本、梦稿本作“冷月藏花魂”。今以“诗”字为寻求程甲本底本的线索,则无疑又找到了庚辰本的头上。

(三)  “芦雪广”问题

程甲本第四十九回李纨道:“我这里虽然好,又不如芦雪庭好。”这个“芦雪庭”四十九回凡七见,皆作“芦雪庭”,到五十回一见,又作“芦雪亭”。查庚辰本四十九回七处,五十回一处,皆作“芦雪广”。蒙府本、戚序本以上各处又皆作“芦雪庵”,梦稿本又皆作“芦雪庭”,列藏本又皆作“芦雪庐”。在众多乾隆抄本中,只有甲辰本与程甲本完全一样,故如果要以这个“芦雪庭”或“亭”字作为线索,来寻求程甲本的底本渊源的话,又不免要找到甲辰本的头上。

(四)  “不想次年”问题

程甲本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段,原文说:

这政老爷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

这个“不想次年”,脂本系统的甲戌、己卯、庚辰、蒙府、列藏、梦稿、甲辰诸本都是如此,只有戚本、舒序本作“不想后来”。程乙本改程甲本时,又将此句改为“不想隔了十几年”。如果依此句来寻求程甲本的底本渊源,则只好得出程甲本出自早期脂本的大致结论来,事实上我看暂时也只好如此。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石桥三港”或“石桥之港”的“三”字和“之”字,是从“跨”字的“足字旁”衍生出来的,我们但看庚辰本旁改的那个“跨”字的足字旁,就是这样的又像“三”字又像“之”字。雪芹亲手写的“跨”字不够好,大概也是如此情况。

冯先生许多的精力用于《红楼梦》校勘,他的例子再有用不过了!那还是说的程印本和脂本之间的渊源不确定,其实《红楼梦》各脂本就不能肯定哪两两抄本之间存在什么严格的承继关系。就连庚辰本和己卯本,大致看上去是差不多的,被专家学者归为近亲,那其实不一样的地方也完全按渊源说不通。所以我们要另寻天窗走出来。

我相信,庚辰本、戚序本、甲戌本、己卯本、甲辰本以及一切的一切乾隆年八十回《红楼梦》抄本,这些抄本抄写的年代,都在曹雪芹去世若干年之后,它们共同的祖本就是曹雪芹去世后遗留唯一的手稿,通俗地讲这些抄本都是照着雪芹遗留的手稿真迹抄出来的。雪芹去世之时他的手稿有一百回,内部还未理顺,但至少看上去一百回大样还完整。但是若干年之后就不一样了,作家的遗稿开始丢失,在第一本抄本开抄时,那时的手稿已经完全遗失了八十一回以后的部分——其实在丁亥年春天以前,《红楼梦》手稿已经开始部分地遗失了,畸笏老人所说的遗失的“五六稿”我们究竟不知道该是多少回。

这是我的一个开放的尝试性初步观点,也是我要建立的红学新坐标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我真诚地欢迎金玉良言式的批评和补充甚至是否定意见,只要更好更圆满,只要我们对得起《红楼梦》其书和作者就好。

会有人出来诘问的:如果如你所说,所有的抄本都是照着雪芹身后的唯一遗稿抄写成八十回的,这倒是解释了为什么各抄本截断于第八十回。但是!那为什么各个抄本没有抄成一模一样呢?甚至没有两个抄本完全一样的!而且相差都那么远!异文改字此出彼现,歧异无边之处,多的数都数不完!你难道不知道吗?

面对诘问,说脂本各抄本都抄成于作者去世之后,各脂本都截断于“第八十回”是大证据,但是为什么各抄本之间文字差异这么大?确实还嫌说理不足。

且看我下面推理之四做补充。

推理之四     作者临终时他的手稿,因为长期锻词炼句及反复改写,乱如天书

我们千万不能忽略,在曹雪芹那个时代,他那时候的物质条件没有办法和我们现在比,没电脑没复印不说,那时候的纸张是很贵的,人们无论读书与不读书,识字与不识字,贫贱与富贵,无一例外的敬重“经书字纸”。雪芹不会轻易就废弃前边手稿而重抄一份新的只为自己用,即如专家们所推测的:“五次增删有五部底稿,后来的过录本都以这五部底稿为各自祖本。”那时候百回文字要抄一遍谈何容易,而且雪芹家贫,他不可能畅开来随便用纸,有传说他写《红楼梦》实在没纸用了,就用黄历翻过来写,这是不是真的,我们没有办法考证,但是他创写《红楼梦》时家里很穷总没错。他的十载五次的改写是个无可奈何的过程,我想他不大改的时候,他也做不成其他事情,只是无目的不间断的在稿子上锤炼词句,只要他感觉他的书无法问世,命运不确定,这么大的一个块垒在胸,他不会有心做其他事情,他当时唯一能做的,是沉迷着不停地修改,改过来,改过去。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今日的甲戌本凡例和庚辰本第一回第一段重合的部分有差异:


甲戌本说:“此书开卷第一回也,”

庚辰本说:“此开卷第一回也。”


甲戌本说:“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

庚辰本说:“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校去,”


甲戌本说:“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

庚辰本说:“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此裙钗哉?”


甲戌本说:“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

庚辰本说:“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


甲戌本说:“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甲戌本说:“虽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甲戌本说:“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

庚辰本说:“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


以上甲戌本和庚辰本这一段文字比较,这些加点的字句,我举的不过是几个例子,还不是全部不一样的,谁说得上来是甲戌本好,还是庚辰本好?当然是都好!因为不是后来什么人“妄”改,那真是作者本人长期锻词炼句的结果!除了作者自己,别人哪怕是最喜欢《红楼梦》的人,也不会有这么大的热情,这么深的痴迷,关键是他根本想不到,因为无论改与不改,雪芹的词句那看上去都是很好很好的!在别人是挑不出毛病来的。

大家不信的话我还是说这一段,到了戚序本上,词句方面这些加点字一会儿同甲戌本,一会儿同庚辰本,一会儿又完全不同甲戌本或庚辰本了:


戚序本说:“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


戚序本说:“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女子?”


戚序本说:“虽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己护短,一并使其泯灭。”


戚序本说:“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防我之襟怀,束笔阁墨,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俚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


不仅是以上三本,实际《红楼梦》各个抄本在字词句异同方面都是这样此出彼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