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论《阴阳八卦》的科学性
《三国演义》中的五行团…
让你了解的风水小知识《…
谁动了《三字经》
《略论中古民间信仰对观…
《三国演义》研究论争述…
论《周易》与中国文化轴…
论《周易》与中国文化轴…
论《红楼梦》中贾宝玉形…
试论《恒先》的“自生”
最新热门    
 
略论《三国演义》的语言面貌

时间:2009-8-8 16:56:10  来源:不详
“托大”、“分屯十营”、“小可”、“看我先去”、“等我先去”、“同样”义的“一般”“一样”、“出力”、“拈阄”、“希望”义的“要”、“抢去”、“资助”、“制造”等通俗说法,这些在正统文言中是甚为少见的,倒是古白话作品中的常见现象。再看语法方面的新生现象,词法方面有时态助词“了”“着”与“过”、第二人称代词“你”、名量词“个”“位”、表示领悟原先所不知的副词“原来”、表示类同的副词“也”、表示应当的助动词“合”、第三人称代词“他”、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好”、表示仅独的副词“只”、表示复数的第二人称代词“你们”、近指代词“这”、表示可能的助动词“好”、表示认定语气的副词“须”、表示结果的连词“因此”、第一人称代词“某”、表示直陈的语气词“了”、具有指代作用的“的”字结构、表示疑问的语气词“么”、表示测度的副词“莫非”、表示禁上的副词“休”、表示允诺的语气词“便了”、表示转折语气的副词“却”、由词尾“地”构成的副词“潜地”、表示将然的副词“正要”、表示持续的副词“还”、表示历来的副词“自来”、表示不定多数的数词“许多”、表示反问语气的副词“还”、表示让步的连词“虽然”、表示意愿的助动词“要”、远指代词“那”等等;句法方面有“被”字式被动句被动动词带有状语、用复合趋向补语的述补式、隔宾补动式的述补式、“是”宇式判断句以及“是”字前带有状语并由动词性词组充任判断宾语的“是”字式判断句、“将”字式处置式谓语动词带有状语与补语等等。这些表述方式在正统文言中也确实不易见到。
  我们若再以第六十二回为样本来看对话性语言中汉魏以后新生的口语现象,也可有不少新的发现。词语运用方面例如“心疑”、“使令”义的“着”、“救应”、“事可谐”、“主公”、“料想”、“犯界”、“会同”、“兵少粮缺”、“请勿有误”、“军马钱粮”、“另作商议”、“把火助薪”、“与虎添翼”、“费心劳力”、“自择而行”、“连夜”、“不可不首”、“薄待”、“差遣人”义的“差人”、“添兵”、“把守”、“送行”、“提防”、“迟缓”、“警报”、“行刺”、“马步军兵”、“放回”、“闲人”、“回避”义的“退避”、“捉下”、“离间”、“本意”、“惊疑”、“引路”、“酒醉”、“挂怀”、“不料”、“行兵”、“高明”、“趋吉避凶”、“山野废人”、“定数”、“难保”、“前面”、“依山傍水”、“寨子”、“结寨”、“头功”、“寨栅”、“本部”、“取得”、“营寨”、“将令”、“搀越”、“好意”、“比试”、“武艺”、“当面”、“提兵”、“劝解”、“后应”、“四更”、“造饭”、“五更”、“迅疾”义的“快”、“充军”、“生死之交”、“回去”、“夺得”、“逃回”、“前去”、“尊舅”、“最好”、“兵临城下”、“高见”、“此间一带”、“靠近”义的“靠”、“山脚”、“淹死”、“截断”、“后路”、“进退不得”、“部下”、“消停”,“别来无恙”等等。语法方面属于词法的有表示禁止的副词“休”、表示意愿的助动词“要”、名量词“条”“个”、表示仅独的副词“只”、表示向从的双音介词“自从”、表示务必的副词“切”、疑问代词“那”、表示引进处所的介词“就”、时态助词“了”、表示承接的双音副词“即便”、表示应当的助动词“合”、结构助词“的”、表示无条件的连词“不问”、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也”、第二人称代词“你”、第三人称代词“他”、表示结果的连词“因此”、表示疑问的语气词“么”、具有指代作用的“的”字结构、表示认定语气的副词“须”、表示转折语气的副词“却”、表示谦敬的副词“蒙”、表示承接的副词“就”、“以”字虚化为后缀的动词“难以”、表示测度的副词“莫非”等等;属于句法的有“是”字式判断句以及“是”字前带有状语与由动词性词组或形容词或“的”字结构充任判断宾语的“是”字式判断句、隔宾补动式的述补式、用复合趋向补语的述补式、代词宾语后置的否定句、被动动词带有宾语的“被”字式被动句等等。这些现象在正统文言中也是难觅踪迹的。
  下面我们再引第十九回最末一段文字,来看《三国演义》对话性语言的面貌:
  却说武士拥张辽至。操指辽曰:“这人好生面善。”辽曰:“濮阳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却?”操笑曰:“你原来也记得!”辽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辽曰:“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操大怒曰:“败将安敢辱吾!”拔剑在手,亲自来杀张辽。辽全无惧色,引颈待杀。曹操背后一人攀住臂膊,一个跪于面前,说道:“丞相且莫动手!”
  这段文字除少数文言因素外,基本上用的是古白话的表述。
  引用语料特别是史料,是历史小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再现历史的真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三国演义》中,引用语料虽然比前两类语料要少得多,仅有两万余字的篇幅,但却最为复杂,类别也很多。同叙事性语言与对话性语言均属于作者创作这一情况不同,引用语料主要由作者从书面载籍或口头流传的作品中借以人书,(注:《三国演义》中的引用诗歌最为复杂,我们很难断定其中没有作者自拟的情况。)以丰富自己的创作。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大致按照文体,将《三国演义》中的引用语料分为公文类、书信类与诗歌类三个部分。
  公文类包括诏令、疏表、奏章、策文、檄文、榜文、盟文、告示等样式;此外,诸葛亮吊周瑜、祭泸水与刘备称帝祭告天神的祭文,以及曹操受魏公位所加“九锡”的训释、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之法与刘备的宗族世谱,也附列于公文类。公文类语料在全书中有近40篇。这些材料大多言之有据,取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晋陈寿《三国志》、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或唐房玄龄《晋书》等前代载籍。由于文体的要求,形式上大都采用正统文言。值得注意的是,或许是《三国演义》作者创作时说明问题的需要,不少疏表、奏章对载籍中的原文有了不同程度的删改。例如第二十三回孔融上汉献帝表、第八十回汉献帝禅让曹丕诏、第九十九回黄门侍郎王肃上魏主曹叡疏、第一百七回司马懿上魏主曹芳表,分别取自《后汉书·祢衡传》、《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注引袁宏《汉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晋书·宣帝纪》,但均与原文有所不同。只是这种不同仅为文字上的删改,不但不涉及主要内容,对语言面貌也无任何影响。由于与本文主旨无关,这里不再详论。
  书信类是引用语料中的又一个组成部分,引用书信当然也是出于历史小说反映事件发展的需要。书信类语料在全书中有40余篇,以文人之间相互致书为主,语言也呈现正统文言的面貌。这些书信除部分出于作者自拟之外,[8](p.466)其余也多取于前代载籍,同公文类语料相似,它们在用于《三国演义》时也同样有所改动。例如第五十七回周瑜临终前荐鲁肃自代书,取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注引《江表传》,但文辞有较多改动;(注:鉴于两者文辞有不少差别,《三国演义》中的荐鲁肃书是取于《江表传》,抑或另有所本,我们难以确定。若从全书对引用语料的处理方式看,据《江表传》而作改动的可能性较大。)又如第六十五回关羽欲入川与马超比试武艺,诸葛亮修书劝止,其信本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原文仅36字,但《三国演义》敷衍成首尾完具的一封信,全文有80字,改动更大。只是这种改动也仅为内容的增删,并不涉及语言面貌,此亦不详论。
  诗歌类是《三国演义》引用语料中最为复杂的部分,可从性质上分为两种。一种为书中人物自吟诗歌,约有20首左右;另一种为统署“后人”的评赞诗或署有唐宋文士名的诗赋,以及数首未署名的诗词,总数约在180来首。(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有诗词344首,经毛宗岗删增,今通行本《三国演义》仅有诗词206首。)[9](p.294)此外,尚有民谣数则及貂蝉所讴歌,均属诗歌类;诸葛亮火攻破曹前写给周瑜的十六字方也附于此类。从语言面貌来看,诗歌类比公文类、书信类更显复杂,有文有白,又有文白夹杂,以下分别论说。(注:《三国演义》中的诗歌用韵,除极少数情况外,都与平水韵相合,而且主要是用宽韵;尽管比起汉代用韵已有发展,但这种诗韵很难反映当时口语的实际语音,因而这里不作详论。可参看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载《王力文集》(第十九卷),山东教育出板社,1990年,第466页。)
  书中人物自吟诗歌总体属文言范畴。除曹操《短歌行》、曹植《铜雀台赋》等数篇可确定作者为曹氏父子外,其余诗作很难说是出自《三国演义》中历史人物之口,(注:毛宗岗在删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诗词时说:“七言律诗,起于唐人,若汉则未闻有七言律也。俗本往往捏造古人诗句,如钟繇、王朗颂铜雀台,蔡瑁题馆驿屋壁,皆伪作七言律体,殊为识者所笑。今悉依古本削去,以存其真。”据此可知《三国演义》中人物自吟诗歌并非出自历史人物之口是很有可能的。)[8](p.466)[9](p.241)但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尽量符合人物所处时代的语言特征理应是作者追求的目标,因而文字较为古朴典雅。不过,也有较为直白者,例如第三十七回黄承彦口吟诗:“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这与其看作黄承彦以当时口语入诗,不如看作作者未能排除后世语言影响而拟写的仿作。只是这种直白的情况在书中人物自吟诗歌中较为少见。
  诗歌类中的第二种情况内容较杂。首先署名唐宋文士的诗赋以及未署名的数首诗词共计十多首篇,尽管有冒唐宋文士之名的情况以及收入书中时又有改动,但从语言角度看,这些诗作均为用文言写成,也属于文言范畴。诗歌类中数量最多的是统署为“后人”的评赞诗,具体为何“后人”似已大多不可考,或许只是作者托名“后人”的拟作而已。这些诗歌,在全书中对于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思想与感情倾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已经成为全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若从语言面貌上来观察这些诗歌,全书“后人”诗170首左右,与唐宋文士诗相近、文言色彩较浓者约占五分之一,主要采用七律、五律等近体诗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同时又不乏古白话因素者大约占五分之二;古白话特点较为突出者又占五分之二。有这么多表达较为直白的诗歌,或许正是作者希望读者听者能够领会内容主旨而不易产生误会所致;当然,在一部历史小说中要把一二百首诗歌全都写成典范的文言形式,同时还要切合情节发展的需要,在写作上也会有一定的难度。以下略举数首较为直白者以观察其语言面貌。例如:
  (19)(第十回叙述张闿杀曹嵩全家后,引“后人”诗曰:)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20)(第六十一回叙述赵云截江夺阿斗后,引“后人”诗曰:)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
  (21)(第六十六回叙述曹操棒杀伏后,又斩伏完宗族二百余口,引“后人”诗曰:)曹瞒凶残世所无,伏完忠义欲何如。可怜帝后分离处,不及民间妇与夫!
  (22)(第六十七回叙述曹操因杨松卖主求荣,斩之以示众,引“后人”诗曰:)妨贤卖主逞奇功,积得金银总是空。家未荣华身受戮,令人千载笑杨松!
  (23)(第七十五回叙述华佗为关云长刮骨疗毒后,引“后人”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24)(第七十九回叙述曹丕令人画于禁被擒降敌故事,于禁羞愤而死,引“后人”诗曰:)三十年来说旧交,可怜临难不忠曹。知人未向心中识,画虎今从骨里描。
  (25)(第九十二回叙述赵子龙力斩五将后,引“后人”诗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26)(第一百九回叙述司马师废魏主曹芳后,引“后人”诗曰:)昔日曹瞒相汉时,欺他寡妇与孤儿。谁知四十馀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27)(第一百十五回叙述夏侯霸中邓艾之计而身亡,引“后人”诗曰:)大胆姜维妙算长,谁知邓艾暗提防。可怜投汉夏侯霸,顷刻城边箭下亡。
  (28)(第一百十九回叙述后主刘禅至洛阳后乐不思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