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
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
真伪·是非·先后*——…
柳宗元的文学观
柳宗元《龙城录》真伪新…
李调元研究泛谈
最新热门    
 
柳宗元研究百年回顾

时间:2009-8-8 16:56:35  来源:不详
、以诗写愤;后文指出,柳宗元在永州的创作心态可用“抑郁”二字来概括,他正是发心中之郁结而创成沉郁峻峭之文。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们也进行了多种尝试和实践,遂使得20世纪最后二十年的柳宗元研究形成异彩纷呈的景观。诸如比较研究、语言学研究、意象研究、结构主义研究、接受研究等,都在柳宗元研究中取得了可观的实绩。林继中《燃烧的寂寞——柳宗元山水诗风格特征之形成》 80 一文,采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柳宗元的诗句,以直观的图示,说明柳宗元聚焦型的情感,由四周向核心辐凑,让入耳目一新;下定雅弘通过定量分析,指出柳在永州的诗80%是古体,柳州诗90%是近体;柳文的对偶率远高于韩文;柳宗元大作古文是在永州时期,而任京官和刺柳时期主要写骈文 81 ,也可谓别开声面。但是,在整个研究中使用最为普遍、成绩最为突出,而又有助于把握柳宗元鲜明个性的是比较的研究方法。

一是在诗歌风格上柳宗元和韦应物的比较。赵昌平认为,韦应物是清远诗派传统格局的卓越后劲,柳宗元则为这一流派新风貌的先行者。这说明清远诗派的变革已成必然之势。柳宗元的功绩便是顺应这一历史趋势,在继承清远诗派真于性情、中丰外淡特点的前提下,创造了清远诗派的新格局 82 。马自力从中国诗学理论、中国审美发展史的角度出发,认为韦柳的创作倾向代表中唐诗变前期诗歌的发展趋向,在诗风转变过程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的诗风承袭了自陶渊明以来的清谈一派诗歌的总体风貌,且有了新的发展。同元白、韩孟两大诗派比较,韦柳有其独特的“高雅清远”的风格,足以与他们并立于中唐诗坛而自成一派。而且这种艺术风格蕴含着中国诗画的审美理想,具有艺术尺度的美学意义,在中国审美发展史上也应占有重要地位 83 。尚永亮将柳诗与陶渊明、韦应物诗比较后指出:陶诗淡泊而近自然,最能反映心境的平和旷远;韦诗淡泊而近清丽,令人读后怡悦自得;而柳诗则于淡泊中寓忧怨,见峭厉。尽管诗人曾有意识地将此忧怨淡化,但痕迹却未能全然抹去。加上诗人在遣词造意上多所经营,致使很多诗作仍于隐显明暗之间传达出冷峭的信息 84 。房日晰等则在同中取异,指出,韦柳的诗表现出很强的冲淡美,其诗风接近陶谢,但由于生活经历与审美情趣不同,韦柳诗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韦诗清旷,柳诗幽怨” 85 。王昌猷则认为:“韦应物山水诗多写静境,风格接近王维”,而柳宗元的山水诗则“接近孟浩然‘清’的境界,但转而为幽冷峭 拔,具有更为鲜明的特色。”他在山水诗中“寄托着一种孤傲高洁的性灵,中含不尽的哀愁、怨怼,从而形成一种清峭的风格。” 86

二是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比较。由于柳刘“二十年来万事同”,学界常将“柳刘”并提。早期人们较多关注二人在天人观、无神论和法家思想上的共同点,如赵纪彬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无神论思想研究》 87 、夏雯《柳宗元刘禹锡反对儒家道统的斗争》 88 、王应常《论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观》 89 等。在研究者眼里他们就像两个始终站在同一思想战线、同有神论和儒家道统作斗争的战斗伙伴。后期则转向文学本位,分析二人在创作上的异同。80年代苏渊雷《论韩柳、刘柳诗文风格异同及柳的独创性》 90 云:“大抵刘诗通俗处近元白,精深不及子厚而婉丽过之”,“刘、柳诗高于退之处,正以他们浸淫骚雅,厚于性情,深入民间。诗外别有事在,触目感怀,故能言之若是清拔郁结、异彼退之之故为高调,转成险急也。”论述是很有见地的。90年代后,随着认识角度的多样化和认识层面的深化,研究者开始把刘柳比较研究放入到“贬谪文学”这一丰富的文化现象中来进行比较。如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文学史》认为:刘柳政治遭遇的接近,奠定了他们诗歌思想内容的共同基础:抒写巨大人生感恨形成的刻骨凄怆,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但在贬谪心态和人生态度上,刘较乐观通达,柳则偏狭执着,所以在诗歌风貌上,“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所析颇为细致精切。

三是韩柳比较研究。韩、柳并称,自古而然,对韩、柳优劣、异同的评说,是历代文人热衷的话题,也是20世纪柳宗元研究中最醒目的一个课题。就其所涉及的领域而言,广及于韩、柳的世界观、政治态度与政治活动、诗文创作思想、艺术成就以及他们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和贡献等许多方面。70年代末以前,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在价值评判上一直存在着“扬柳抑韩”的倾向:政治上,以对待“永贞革新”的态度为分界,韩自然成了落后的、保守的一方,柳则是新的进步势力的代表;思想上,韩是唯心主义,柳是唯物主义;人格上,韩趋炎附势,柳忠直坚刚。但在文学上,韩、柳孰优孰劣,意见尚不统一。20世纪上半叶争论的代表论著有:周荫堂《读柳文》 91 、胡怀琛《韩柳欧苏古文之渊源》 92 、周《读柳子厚山水诸记》 93 ,最为详尽的是赵宗乾的《韩柳比较研究》 94 。五六十年代,黄云眉先后发表《柳宗元文学的评价》 95 、《韩愈的文学评价》 96 ,阐发其扬柳抑韩的观点。王芸生和吴孟复、范文澜和章士钊之间也有一些商榷性的文章。“文革”中,搞“评法”运动,柳是韩非、柳优韩劣已成了无可置疑的定论。70年代末以后,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韩柳评价也走上了正轨。人们重新认识韩柳,力图恢复其本来面貌。对韩柳的比较也主要集中到二者的关系、文学思想、创作成就和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这些问题上来。

陈克明《略论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友谊与分歧》 97 一文指出,韩柳之间并无利害的矛盾冲突,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虽有分歧,但并未影响二者之间的友谊。王春庭《试论韩、柳政治上的共同点》 98 也论证了他们“在政治上是朋友,而绝不是什么敌人。”严寿《对韩柳的评价与韩柳的历史地位》 99 认为:“在思想和文学两方面,柳宗元的历史地位都不及韩愈”;刘洪仁《论韩柳杂文的思想成就》 1:Ⅰ 则说:“韩愈杂文的思想成就要比柳文逊色一层。”严寿《从元和诗风之变看韩柳诗》 1:Ⅱ 经过分析后得出结论:“在诗歌发展史上,韩愈的地位自然要高于柳宗元。韩足称大家,柳只能是名家。”路剑《韩柳琐议》 1:Ⅲ 提出:对韩柳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扬韩抑柳或扬柳抑韩,都不利于对二人的全面认识。更多的学者则避开从总体上评说优劣高下,将眼光投射到比较韩柳思想和创作上的异同。

在散文风格的比较上,吴小林的《论韩柳散文的异同》 1:Ⅳ 和洪本健的《韩文如水柳文如山略说》 1:Ⅴ 颇具代表性。吴文在论述了韩柳散文的共同特色后,指出两人散文的不同风貌是:韩文表达感情的方式往往是爆发式的、倾泄无余的,充满着旺盛的气势;叙写尚奇务新,触处皆活;语言更富独创性和新鲜感。柳文表达感情的方式,常常是含蓄、深婉的,富于讽喻性;构思精密,用笔精严;语言更加精悍凝敛,冷峭峻洁。认为在情思上,韩文“光涌澎湃、奔放热烈”,行文无所拘束掩饰,而柳文“爱憎分明、情意含蓄”,文笔犀利而讽喻深刻;在文势上,韩文以“浩乎沛然、雄肆不羁”的旺盛气势见长,柳文则以“旷如奥如、巍然卓立”的面目 出现;结构上,韩文以“一波未平,一波已作”的出入变化为主要特点,柳文则呈现出“奇峰异嶂,层见迭出”的风格;语言上,韩文造语尚奇好异,但文辞如水一般圆流宛转而略无窒碍,柳文畅达虽未及韩,但在“古丽”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还有不多几篇论韩柳诗风异同的文章,如上文提到的苏渊雷《论韩柳、刘柳诗文风格异同及柳的独创性》和严寿的《从元和诗风之变看韩柳诗》。其中后文将韩柳诗歌放到元和诗风的变化过程中进行分析,认为他们都“矫浮返实”、“力辟新境”,但二人诗格“颇有不同”:“韩文以气势盛,柳文以骨力盛”。

论述韩柳在古文运动中的贡献和比较其古文理论一直是个醒目的话题,本世纪关注得也较早。80年代前有关的论述主要出现在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和专论古文运动的著述中。中科院文学研究所和游国恩等所著两部《中国文学史》、钱冬父的《唐宋古文运动》 1:Ⅵ 等,主要从宏观上肯定韩柳二人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和功绩。一些批评史还比较了两者在古文理论上的异同。如罗根泽认为柳宗元重“文”,但“以好辞为病道而非之”,在学文作文的态度和方法上较韩愈要绵密得多 1:Ⅶ ;复旦大学中文系认为,韩柳二人都主张文以明道,但韩论道提倡儒家道统,力排佛老,柳宗元不反佛老,而是提倡行道及物 1:Ⅷ 。到了80年代后,有关成果日益增多。除了一些专论韩柳与古文运动的文章,如罗宗强的《古文运动何以要到韩、柳出来才开了新局面》 1:Ⅸ 、葛晓音的《古文成于韩柳的标志》 1:Ⅹ 等。各样的批评史、理论史和孙昌武《唐代古文运动通论》 1;Ⅰ 、刘国盈《唐代古文运动论稿》 1;Ⅱ 等专著,论述更趋细致系统。韩柳作为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大凡每一专著都要作专章论述或专节分析。总的来说,论者们都对韩柳在古文运动中的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们的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性变化。韩柳二人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的作用、重视学习古文的态度和方法等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其不同处主要在于:柳宗元理论的丰富性和精密性逊于韩愈,但进步性和实用性更强,某些方面也更为深入。至于二者最主要的差别,则在于对“道”之内涵的不同理解——韩愈以严格的纯粹的儒家道统为“道”,而柳宗元所论“道”的内容要宽泛得多,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具有鲜明现实性的“以辅时及物为道”的思想。

此外,也有一些论著分别就韩柳的文艺思想、诗歌理论及其关注目标等加以比较,如刘知渐认为韩柳二人政治立场和政治思想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学思想也“大同小异”,并从文的概念、文道关系、文学的相对通俗化、文学的继承与创新等方面分析了二人观点的异同 1;Ⅲ 。高林广则重点剖析了韩柳的诗学思想 1;Ⅳ 。蔡仲翔等认为柳宗元较韩愈更重视“外”,对“荣古虐今”的批判更鲜明尖锐 1;Ⅴ ;张少康等则提出柳宗元在文品与人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上,思想认识更为深刻 1;Ⅵ 。

在山水游记这一文学题材上,还有研究者将柳宗元和欧阳修、苏轼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因成果不多,兹不赘论。

从身世交游考索和柳集整理,看文献学、史料学研究的成绩,

简说二十年来柳宗元研究的不足

文献学研究是文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层面。20世纪柳宗元研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举其大端如下:

一、柳宗元生平、行事研究。统计成果约70项,研究专著共7部,以传记、传论和评传为主。其中吴文治《柳宗元评传》 1;Ⅶ 和孙昌武《柳宗元传论》 1;Ⅷ 堪为代表,二著依据史料,传、论结合,不仅清晰地勾勒了柳宗元的生平、行迹,而且较深入地揭示了柳氏的心理性格和生存状态。较好的年谱有两部:即施子愉的《柳宗元年谱》 1;Ⅸ 和吴文治的《柳宗元年谱》(附《柳宗元评传》之后)。此外,便是大批的专题论文,集中对柳宗元的家世、籍贯和交游等问题进行考订和讨论。

在家世方面,1957年严薇青发表了《柳宗元世系补正》 1;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