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百回本《水浒传》的文本…
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新…
也论百回本《西游记》定…
最新热门    
 
论百回本《西游记》的艺术形象创新——以孙悟空与猪八戒形象的艺术演进为例

时间:2009-8-8 16:56:42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明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与之前的同类作品相比,不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说,都堪称是集大成之作。其写定者的艺术创新是全方位的,这一点从孙悟空、猪八戒两个形象的艺术演进即可一目了然。这两个形象的美学意义是在对前此形象的改造过程中逐步获得的,如果说对孙悟空进行的是“净化”处理,那么,对猪八戒则是不折不扣的“丑化”,无论是“净化”还是“丑化”,都显示了百回本写定者非凡的艺术功力。

【关键词】 孙悟空; 猪八戒; 净化; 丑化


   在小说《西游记》传世的系列版本中,明世德堂百回本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写定本,它的出现在“西游”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我们将之与前此的系列“西游”作品加以认真比较分析,就会发现作为“世代累积型”的作品,这一百回本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量的累积,而是有了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当然要归功于它的写定者。尽管这位写定者是否为吴承恩,目前尚存在争议,但他的艺术创新无疑是了不起的:不论是对传统题材的选择与剪裁、情节的构思、形象的塑造,还是思想意蕴的改进,都堪称为大手笔;这从小说的主要形象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艺术演化上,则可窥见一斑。

  在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他们二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以这样讲,小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两个形象刻画的成功。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这两个形象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皆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然而我们又必须看到,正是经过了世德堂本写定者的回春妙手,才使他们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所以,考察孙悟空与猪八戒形象的演变,可以使我们对《西游记》百回本的艺术创新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对于百回本《西游记》中的这两个形象,读者都极为熟悉。此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是对应(甚至是对立) 的。
  从外表上说,孙悟空是毛脸雷公嘴,瘪颏腮,行动中带有“猴气”:轻灵矫健,变化多端,一个筋斗可以翻出十万八千里。而猪八戒则是碓梃嘴蒲扇耳的猪样,用他自己的话说“走路扛风”,变化起来也一如其人,只会变些假山、大象之类的笨物, “飞腾华丽之物委实不能”。
  从性格上讲,孙悟空促狭、顽皮而又机智过人;猪八戒蠢笨憨直以至有些呆头呆脑,然又偏生喜欢自作聪明。前者洁身自爱,不染女色;后者可以说天性中带来一段“痴情”。
  总的看来,如果说孙悟空是西行队伍的核心,那么猪八戒则起了很好的帮衬作用,用孙悟空的话是“放屁添风”。八戒在小说第十九回正式加盟取经队伍,紧接着便是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师徒们遭遇黄风怪,八戒首立战功。在以后的日子里,八戒往往成了开路先锋。尤其遇到悟空难以施展的水战之时,他就开始大展神威。流沙河、通天河、黑水河??只要是水里的勾当,就离不开他。还值得一提的是,每每遇到一些悟空不屑于干的功劳时,八戒常常主动上前。典型者如第六十七回七绝山稀屎 ,“(八戒) 脱了皂直裰,丢了九齿钯”, “好呆子,捻着诀,摇身一变,果然变作一个大猪”,立了一场“臭功”。从这个角度看,猪八戒可以说是猴哥的好帮手。
  但我们又不得不看到猪八戒与孙悟空之间的 “龃龉”,即猪八戒在很大程度上又成为孙悟空(乃至整个西行队伍) 行动上的阻力。大家熟知的“尸魔三戏唐三藏”(二十七回~三十回) 最具代表性:师徒们行至白骨岭,白骨夫人几次变化戏弄唐僧,均为悟空识破。而猪八戒却为一己私欲没有得到满足(美色、美食尽皆落空) ,再三进馋,诬陷悟空打死平人,导致悟空被逐,接下来便是遭遇黄袍怪,唐僧化虎险些丧生。再如第七十六回,正当孙悟空与狮陀王舍生忘死争斗之时,猪八戒却在动摇军心:
  沙和尚,你将行李拿来,我两个分了罢……分开了:个人散火: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送终。
    搞得整个取经军团人心涣散,濒临解体。类似的论调、类似的情形在书中随处可见。猪八戒成了整个取经队伍的最大隐患! 孙悟空一方面要对付的是西天路上的群魔,一方面还要留神这位满脑子“小农意识”的弟兄,不时对他薄施惩戒,用八戒的话说是:“常照顾我捆,照顾我吊,照顾我煮,照顾我蒸!”(八十八回) 而这种惩戒有时又成为八戒抱怨乃至忌恨他的潜在原因。如果说悟空是西行队伍的“向心力”,那么八戒就是不折不扣的“离心力”。求取真经的整个过程就是在猴哥与妖魔的周旋以及和八戒的纷争、合作中完成的。
  二人之间的这种“对立” 二人之间的这种“对立”,既为西行之路平添了不少曲折险阻,同时也为原本沉闷、凶险的西行之旅增加了不少笑声。正因为有了这种微妙的关系,这两个形象才相得益彰。
  如果以上所说还只局限于显性层面的话,那么让我们再深入到书中的隐性层面去探究一下二者的对应关系。事实上,这两个形象在隐性的寓意层面上同样是对应的,具有一种相生相克的微妙关系。这点从某些回目的设置上就可见一斑:
  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三十八回)
  心猿遭火败,木母遇魔擒(四十一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四十七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体真(七十六回)
  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八十五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八十六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心猿木母授门人(八十八回)
  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我们知道“心猿”、“金公”指的是孙悟空, “木母”(有时也称“木龙”) 无疑指代猪八戒。从他们在回目中并列出现的频率就可以感知二者在作家心目中的地位。如果从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之说中可以得到“金克木”的启示,那么二者之间时时存在一些纷争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更需要说明的是,百回本《西游记》中存在着诸如此类的大量丹道术语,而这些丹道术语如果具体分析起来恐怕并不仅仅是一个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他们与小说形象是紧密相连的,往往语带双关。这一点恐怕也是《西游记》复杂于《三国》、《水浒》等作品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为什么从小说诞生之日起便有人试图解读其深层寓意的原因。人们往往对“以西游证道”之说不以为然,甚至痛加批驳。其实这种解读应该说并非一无是处,如果换个角度,或许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形象。在传统的丹道学中, “金”、“木”分别指代人体的“精”、“气”,又称为“铅”、“汞”,二者一升一降,难以相投、和合。如果二者能够匹配,便成正果(大丹将成) 。《西游记》的高明处就在于他将这种原本玄妙的专门术语和小说人物形象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溶解在情节当中,使人物别具寓意。第19 回,收八戒之后,有诗为证:“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以五行中的所谓“金从木顺”暗喻八戒皈依,兄弟和合。再如第三十九回,救转乌鸡国王之后有诗云:“西方有诀好寻真,金木和同却炼神。”第六十一回,兄弟齐心大战牛魔王,诗曰:“和睦五行归正果,炼魔涤垢上西方”。结合小说具体情节,不难理解“金”与“木”之间的微妙关系其实就是悟空与八戒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正因为有了这些或明或暗的描写,才使得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对应形象更加耐人寻味,形成了独特的美学品格。


  从前文的简单描述不难看出,作者在孙悟空、猪八戒这对形象身上是花了大功夫的。如果我们追溯一下这两个形象的“成长”过程,我们就会更加惊异于这位写定者的超凡功力。
  在“西游”系列作品中,孙悟空的出现远比猪八戒为早,名气也大得多。早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孙悟空的雏形猴行者就出现了。他是以一白衣秀士的身份出场,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王”, “曾九度见黄河清”。从这些带有炫耀色彩的自叙中可以体味到,他身上带有很浓重的本土道教妖魔的味道。但因《诗话》本身“寺院俗讲”的性质决定了其“弘佛”的宗旨(《诗话》“孩儿周岁便通经”等近乎夸张的情节描述即是明证) ,所以猴行者是自愿佐助法师西行的。他的形象还显得比较单薄,其法力有限,只是一个受佛法感召的“志愿者”。
  至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中,这一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进一步丰满起来,某种程度上说更适合市民审美情趣。他在第九出出场,自称:
  一自开天辟地,两仪便有吾身。曾教三界费精神。四方神道怕,五岳鬼兵嗔。六合乾坤混扰,七冥北斗难分。八方世界有谁尊。九天难捕我,十万总魔君。小圣兄弟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喜时攀藤揽葛,怒时搅海翻江。金鼎国女子我为妻,玉皇殿琼浆咱得饮,我盗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九转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瑜石屁眼,摆锡鸡巴。我偷得王母仙桃百颗,仙衣一套,与夫人穿着,今日作庆仙衣会也。
  这一大段话向我们提供了有关这一形象的大量信息:他是父母精血所生,他有姊妹五个,个个身手不凡! 他本人叫“通天大圣”,大哥叫“齐天大圣”;他十分好色,强抢了金鼎国公主为妻;还喜欢小偷小摸,先是偷饮了玉皇殿琼浆,又偷了老君金丹、王母仙桃、仙衣。此外,他还具备铜筋铁骨、火眼金睛等显著生理特征。这样《西游记》杂剧中的孙悟空形象基本上就定格了:说起来更像一市井无赖,油腔滑调,满身流气。
  而在《西游记平话》(平话已佚,据朝鲜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的几条相关小注,大致勾勒出话本的轮廓) 的记载中,孙悟空已越来越向百回本中的“齐天大圣”靠近了:
  西域有花果山,山下有水帘洞,洞前有铁板桥,桥下有万丈涧,涧边有万个小洞,洞里多猴,有老猴精号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入天宫仙桃园偷蟠桃,又偷老君灵丹药,又去王母宫偷王母绣仙衣一套,来设庆仙衣会,老君王母具奏于玉帝、传宣李天王引领天兵十万及诸神将,至花果山与大圣相战失利,巡天大力鬼上告天王,举灌州灌江口神曰小圣二郎,可使拿获。天王遣太子木叉与大力鬼往请二郎神,领神兵围花果山,众猴出战,皆败,大圣被执当死,观音上请于玉帝,免死,令巨灵神押大圣前往下方去,乃于花果山石缝内纳身,下截画如来押字封着,使山神土地镇守,饥食铁丸,渴饮铜汁,待我往东土寻取经之人,经过此山,观大圣肯随往西天,则此时可放。其后唐太宗敕玄奘法师往西天取经,路经此山,见此猴精压在石缝,去其佛押出之,以为徒弟,赐法名吾空,改号为孙行者,与沙和尚及黑猪精朱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师脱难,皆是孙行者神通之力也。法师到西天受经三藏东还,法师证果旃檀佛如来,孙行者证果大力王菩萨,朱八戒证果香华会上净坛使者。
  这段记载中有关孙悟空的出身,徇《取经诗话》及《西游记杂剧》而来,但又有所变化。他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无形中得到了加强,这从“在路降妖去怪,救师脱难,皆是孙行者神通之力也”就可以深切感知。再加上“车迟斗圣”一回云梯打坐使促狭、隔物猜枚啃青桃、油锅洗澡要肥枣(皂) ,顽皮而又不乏幽默的性格已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