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论脂评评《石头记》人物形象的塑造

时间:2009-8-8 16:56:46  来源:不详
六十九回回末脂砚斋评论王熙凤“弄小巧用借剑杀人”复杂的心理过程,真是鞭辟直县入里。

凤姐初念在张华领出二姐,转念又恐仍为外宅,转念即欲杀张华为斩草除根计。一时写来,觉满腔都是荆棘,浑身都是爪牙。

封建制度造成一夫多妻制和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以致产生种种悲剧以及妻妾之间的残酷斗争,这点并不是我们这里所要论述的范围。但就作者用了一回多的篇幅来写王熙凤对尤二姐的谋杀,以及她迅速万变的心理活动,确实是很真实而又细致的。表现出《石头记》正是“并不局限在揭示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他感到兴趣的是过程的本身。那些难以捉摸的内心活动是异常迅速而且千变万化的”[20],却能巧妙自如地表现出来,脂砚斋也深刻地观察到了这一艺术手段。

其中也有写情意缠绵的、“埋香琢飞燕泣残红”的主角,不用说那当然是林黛玉。反映这一行动的《葬花词》,既充满凄楚悱恻之情,又表现出抑郁不平之气,可以说是《石头记》中最精彩的诗词之一,从内容到艺术都高过于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悲吟《葬花词》,如仅写一人,也未尝不可,但放在《石头记》中,就未免与主旨不符,同时也有单调之嫌,作者紧紧掌握着作品的大方向,还写了陪衬人物贾宝玉,既起到美学上增浓气氛的作用,又使前后情节紧密地啣接起来。

《葬花词》对贾宝玉感染力很大,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活动也极鲜明复杂,大致可分三个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脂砚斋都写了评语:

第一个过程:由落花满地而想到埋香塜。当宝玉和探春谈完话后,“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脂砚斋指出:“兄妹话虽久长,心事总未少歇,接得好。”这就是说贾宝玉的注意力还是在林黛玉身上。正是由于这样原因,他本想“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但低头见到落花满地,便改变了主意,“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因而登山渡水,过树穿花,直奔埋香塜。这是他心理变化的第一个过程。

第二个过程:由“呜咽之声”所引起的猜想。本是去送落花,不料却听到山坡那边边数落边哭的声音,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脂评提出:“诗词文章,试问有如此行笔者乎?”贾宝玉要去的地方,偏偏是林黛玉在哭的地方;贾宝玉以为那是丫头在哭,偏偏是黛玉在哭;贾宝玉本想“迟两日”再去见林黛玉,偏偏此时此地就要见面,一切都出乎贾宝玉的打算和想象之外,难怪脂评发出“试问有如此行笔者乎”的惊问!

第三个过程:由听到《葬花词》的悲吟,引起“一而二,二而三”的推求。“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只引起贾宝玉的极端伤感,恸倒在山坡之上;而且引起一连串推想,林黛玉的花容月貌将来要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醉肠断。又推之于宝钗、香菱、袭人等,再由人及已,由己及物,反复推求,都将如此,因而不胜悲伤。在庚辰本中,针对贾宝玉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可能是脂砚斋,也可能是别人,写了一条眉批:“不言辣句练字辞藻工拙,只想景想情事想理,反复推求悲感,乃玉兄一生之天性。真颦儿之知已,玉兄外实无一人。”由于林黛玉悲吟《葬花词》,而引起贾宝玉的悲感共鸣和反复推求,这种心理状态和林黛玉完全一致,评语才有“颦儿之知己,玉兄外实无一人”之赞。

以上就是我们从“人物塑造的合理化”、“肖象描绘的传神化”、“言行表现的个性化”、“心理临摹的复杂化”等问题上,来分析了《石头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神来之笔,论证了脂评的准确、精湛和独到之处。其实,脂砚斋还有很多有关人物形象塑造的评语,大有研究的余地。

注    释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戚序本回目为“慧紫鹃情辞试宝玉”,程乙本为“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庚辰本为“试忙玉”。    

    [3]见于戚序本第七回。

    [4]《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5]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喀西莫多也爱慕吉卜赛舞蹈女郎爱司美拉尔达,然而他是高尚的、善良的、真诚的,具有自我牺牲的特点。

    [6]戚辰本第二十三回硃笔尾批原为:“令观者亦技难持”,欠通。根据文意应为:“令观者技亦维持。”

    [7]马克思:《神圣的家族》,《马恩全集》第二卷第71页。    

    [8]解酓居士:《石头臆说》。转引自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第一册第193页。

    [9]别林斯基:《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转引自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388页至389页.上海译文出版社。

    [10]范缜:《神灭论》。    

    [11]见于眷秋:《小说杂评》。转引自《红楼梦卷》第二册第595页。

    [12]见于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威序本“巳”作“以”,是对的。    

  [13]庚辰本第十六回。    

    [14]德国歌德:《和爱克曼的谈话》。转引书同[9]上卷第463页。

  [15]引自甲戌本第六回。“秤它”应作“秤砣”,“乱恍”应作“乱幌”。

    [16] “为茶撵茜雪的事”,根据庚辰、戚序、程乙等版本,并无这个情节,贾宝玉要撵的是李嬷嬷。而李嬷嬷却说“为茶撵茜雪的事”。到了第二十回中,她又对黛玉、宝钗诉说委屈,“将当日吃茶茜雪出去与昨日酥酪等事,唠唠叨叨说个不清”。这可能是她听错了,也可能她故意这样说,是为自己留面子。脂砚斋对第十九回中李嬷嬷说“撵茜雪”一事的评语是“又用一撵,屈杀宝玉。”如果李嬷嬷说贾玉宝要撵走的是她,那么脂砚斋就不会说“屈杀宝玉”,因为这是事实。李她嬷嬷偏说撵走的是茜雪,这与事实不符,所以才说“屈杀宝玉”。脂评与《石头记》情节是一致的。可是姚燮在《读红楼梦纲领》也说:“茜雪之撵,左右寒心,则檀云之脱然而去也,固有先机之智矣”。抑或别有所本欤!

    [17]庚辰本、戚序本均作“故每禁自及之”。显系抄误。俞平伯:《脂砚斋红楼梦辑评》(54年,上海文艺联台出版社)为:“故每不自禁自及之。”多了一个“自”字。这里为笔者根据文意改动。

    [19]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与文学批评论文集》,转引自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第428页。

    [19]  “如闻巳见”,“巳”,根据文意_应作“似”,由于音同。抄错。

    [20]同[18],第427页。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