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读《岳阳楼记》后有感而…
上博简《民之父母》对读…
《鲁邦大旱》句读献疑
清教主义和笛福的《鲁宾…
《鲁宾逊漂流记》与资本…
哲学解读《西游记》
晚清侠义公案小说的身体…
听松山房读《礼》札记
文学鉴赏的主观性与文学…
解读《西厢记》的主要人…
最新热门    
 
读《鲁邦大旱》札记

时间:2009-8-8 16:58:17  来源:不详
其欲雨又甚于我,又必待吾命乎

4、5号简所记子赣之言原释文作:“夫山,石以为膚,木以为民,如天不雨,石将焦,木将死,其欲雨或甚于我,或(何)必寺(恃)乎名乎?夫川,水以为膚,鱼以为民,如天不雨,水将涸,鱼将死,其欲雨或甚于我,或(何)必寺(恃)乎名乎?”

原注释于“石欲焦,木将死,其欲雨或甚于我”说:“此言天久不雨,山石将因日炙而焦,树木将干枯而死,山本欲施雨之需,更甚于人世。‘其’,指山石神格化。本简中二‘或’字前者读作本义字,后者读作‘何’。‘或’、‘何’同声纽,‘或’古韵在职部,‘何’在歌部,属旁对转,音近通假。”又于“寺虍(从壬)名”说:“读为‘恃乎名’,辞意指山川之神恃名傲世,不欲施雨。《逸周书·武纪解》:‘恃名不久,恃功不立,虚愿不至,妄为不祥。’”

这些注释有几处可商。我们先看“或”字。在楚简中,“或”除如字读外,往往用作“又”。如包山121号简“邞拳窃马於下蔡而儥之於昜城,或杀下蔡人余睪”;134—135号简“今阴之堇客不为其断,而倚执僕之兄呈,阴之正或执僕之父舟”;郭店《老子》乙3、4号简“损之或损,以至亡为也”;《六德》20、21号简“既生畜之,或从而教诲之”;《语丛四》27号简“入之或入之,至之或至之之,至而亡及也已”。此外,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献书赵王”章“此三宝者,或非王之有也”;“公仲倗谓韩王”章“今或得韓一名縣具甲”,“或”亦读为“又”。或、又为匣纽双声,韵部属支、职旁对转。古音相近,故可通假。本篇中两句“其欲雨或甚于我“的“或”字,恐当读为“又”,表示程度上更进一层,与“甚”的意义正好相关。子赣将石、水、与木、鱼比作山川的皮肤和臣民,面临皮肤焦涸、臣民死亡的困境,山川对雨的需要当然很迫切。如果按本字读,就很不好解释。“又甚”连文在古书中亦往往可见,如《左传》昭公三十年说“光又甚文,将自同于先王”;《国语·郑语》“又甚聪明和协,盖其先王”;《墨子·非攻上》说“至攘人犬豕鸡豚,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战国策·齐策一》说“闬说楚王,令其欲封公也又甚于齐”。这也可印证。

“或必待吾命乎”中的“或”,何琳仪先生也读为“又”。他指出:“或”训“又”为典籍恆诂。参《礼记·檀弓》“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9]《国语·晋语》“或”作“又”。二字音义均通。“又”作为副词,可以用在反问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10]。如《史记·游侠列传》云:“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简书,应该是顺适的。

“寺”,刘乐贤先生读为“待”。他说:“‘待乎名’,是等到叫名字的意思。在求雨祭仪中,祭祀者必定会叫呼山川之名。”[11]按照将“寺”改读为“待”的思路,对简文可以作另外一种解读。即将其后的“虍(从壬)”读为“吾”,将“名”读为“命”(“奉告”或“召唤”)。“又必待吾命乎”,意思是说难道必须等待我们的呼唤吗。


[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冢楚墓》,第295-296页,文物出版社1996年4月。

[2] 裘锡圭:《战国文字释读二则·玉璜铭》;李学勤:《释战国玉璜箴铭》。并载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铭文“合”形少口上一横,裘锡圭先生认为是“亼”旁下面和“口”旁上面的横画并成一笔。李学勤先生认为是“从合省”。

[3] 《郭店楚墓竹简》,第112页、116页注释六一,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4] 第212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

[5] 四库全书本。

[6] 《汗简注释》,第505页。

[7] 《论语》见“为政”、“八佾”、“雍也”、“先进”、“颜渊”、“子路”、“卫灵公”等篇,《礼记》见“哀公问”、“儒行”二篇。

[8] 黄德宽:《〈战国楚竹书〉(二)释文补正》“简帛研究网”(03/01/21) 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huandekuan01.htm

[9] 《沪简二册选释》,“简帛研究网”(03/01/14)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helinyi01.htm

[10] 参看《汉语大字典》,“又”字条,第164页,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

[11] 刘乐贤:《读上博简〈民之父母〉等三篇札记》“简帛研究网”(03/01/10)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liulexian01.htm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