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杜甫身许双峰寺,门求七…
《花间集》与词学之“寄…
试析禅宗语境中的严羽诗…
诗歌与禅宗的会通观
唐高宗与初唐文学
宋室南渡后的“崇苏热”…
科学视角中的寺院管理制…
佛教禅宗思想与人生智慧
“道”与“心”--小论庄…
禅宗与电脑维修艺术
最新热门    
 
禅宗与词的主体化走向

时间:2009-8-14 11:30:43  来源:不详
慧海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这里强调的就是佛在自心,应自信己有,不可外求,葛长庚《水调歌头》“自家屋里,黄金满地有谁知。”便是这种禅理的直接表达。魏了翁此词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自信,可以明显看出受到了禅宗义理的启示,所谓“都缘本有,不在他求”也即宝藏就在自家,你自信了,你就绝处逢生、豁然开明。陆游的《鹤鸽天》词也风趣地表达了他的这种体验:
        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
    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估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
    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
    陆游对这种豁然洞明的心态颇为得意,不禁暗笑自己以前的执迷不悟是多么滑稽可笑,原来一切竟如此简单:你只要“见事”了,便可解脱而所谓“见事”,不正是魏了翁词中所谓“世事元来,都缘本有,不在他求”的自信吗?这种自信心的流露是词体主体化走向的表现之一,而这种自信,“被词人强调正是受禅宗影响的结果

  三、对自我的抒写
    当代日本著名佛学大师阿部正雄说:“无论是现在和过去,西方和东方,人都不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当下的现实中,仅仅生活在感官现象中,仅仅生活在今世。……人心注定不得安了:它要探求有形世界背后的无形世界,探求种种现象根基上的规律,探求种种事件背后的意义,探求在现实彼岸的理想。这种永无穷尽的探求源于人的一种基本需求:正因为他生活在今世,他亚欲探求某种超世的东西;正因为他身处个别现象中,他亚欲探求某种普遍的东西;正因为他体验到生死的无穷变化,他亚欲探求某种永恒不变得东西……因此,现实与理念、内在与超越、个别与普遍、暂时与永恒之间的对峙与紧张,不断出现与人的生存中,永远使人生本身成为问题这就是人的命运和实质所在。
    同样.宋人面对人生存在的许多焦虑与困惑,希望能够超脱尘俗,获得精神的自由。如吴潜《满江红》词中便对此进行了追问:“为问人生,口要足、何时是足。这个底、蜗名蝇利,但添构束。便使积官居鼎系,假饶累富堆金玉。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分已定,心能服。宛句畔,昭亭曲。有水多于竹,竹多于屋。闲看白云归袖去,静观倦乌投林宿。那借来、拍板与门褪,休掀扑。”正如此词中所说,“休迷局”,“分已定,,“能服”,要使自我获得解脱,必须转迷为悟,这正是惠能所说的“心悟转《法华》”。《名家说禅》前言说:“禅,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可谓中的之言。正是这种生活的智慧使词人对生活、人生有了新的认识,精神也获得了解脱,如陆游在其词《桃源忆故人》中所感叹的“残年还我从来我。万里江湖烟舫。脱尽利名绥锁。世界元来大。”胡舜吵的词作《感皇恩·祠居射村作》也表达了这种体验:
        乞得梦中身,归栖云水。视觉精神
    自家底。峭帆轻掉,时与白鸥游戏。畏途
    都不管,风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