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管子》“侈靡”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分析 |
 |
时间:2009-12-29 12:58:44 来源:不详
|
|
|
贫者为之,”“贫动肢而得食矣,”穷人才有就业的机会,有了工作才能有饭吃。 三是侈糜消费也须有度。提倡侈靡消费并不等于反对节用。《管子》认为消费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俭则俭,当侈则侈,都不能过度。在《乘马》中明确指出:“侈则伤货,俭则伤事,……不知量,不知节,不可谓之有道。”“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禁藏》) (二)实施侈靡的经济作用及其意义 管子的侈靡思想不是为了侈靡而侈靡,而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1.侈靡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 管子侈靡思想的提出有其社会物质基础。春秋初期,齐国商品经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社会财富总量急剧增长,崇尚功利、追求财富和享受也随之成为当时的一大特点,财富的增多为整个国家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提供了前提。 在财富增多的基础上,管子认为要进一步推动生产发展的最好办法:“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只有把商品消耗掉,才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保持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这样又会进一步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提倡侈靡,就会刺激人们对奢侈品的消费欲望,愈望越高,生产的积极性就愈强。因为“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只有“足其所欲,瞻其所愿”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马克思说过: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消费决定着生产,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2.侈靡是发展“本业”的重要手段 为了充分发展农业生产,管子提出:“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本事”即指农业生产;“末事”指工商业。农业生产发展起来以后,工商业也必然随之兴起。然而,如果没有“侈靡”消费,农业就缺少发展的后劲,就不能巩固和继续发展。所以管子提倡“积者立余食而侈,美车马而驰,多酒醴而靡,千岁毋出食,此谓本事”。而“圣人者,省诸本而游诸乐”。圣明的君主也应考察了解农业生产的情况,适时地发展游乐产业。 3.侈靡是提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提倡侈靡就是要通过高消费,刺激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将为贫民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贫民的收入,进而改善民众的生活。因此,管子称:“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 具体的做法有“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以及“巨瘗堷,所以使贫民也;美垄墓,所以使文萌也;巨棺椁,所以起木工也;多衣衾,所以起女工也。犹不尽,故有次浮也,有差樊,有瘗藏。作此相食,然后民相利。” 4.侈靡是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手段 与中国传统“重农抑商”的政策相比,管子是极为少有的对工商业给予充分肯定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商之于国,非用人也。”市场的作用则在于,“市也者,劝也。劝者,所以起。”由于“百姓无宝,以利为首。一上一下,唯利所处。利然后能通,通然后成国。”发展工商业对于刺激经济发展,推动“本业”兴盛,进而壮大国家经济实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管子的侈靡思想不是单纯地为了侈靡而侈靡,其实是通过生产性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通过刺激生活消费进而促进生产的发展;通过发展经济,进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改善民生。经济的发展,民生之改善则可使社会得以稳定,国家得以强大。 三、管子“侈靡”思想的社会政治意义 在讨论管子“侈靡”思想的经济意义后,也不应忽视其社会政治意义。管子的“侈靡”思想并不单纯囿于经济意义,而是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政治主张。其政治意义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