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庄子》新论
百年《老子》散文艺术研…
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
由《文心》、《孙子》看…
上博藏竹书《从政》篇“…
从简帛《五行》与《礼记…
郭店《老子乙》的“清静…
郭店《老子乙》的“日损…
老莱子其人其德——从郭…
老子的“德”与无为——…
最新热门    
 
《管子》“侈靡”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分析

时间:2009-12-29 12:58:44  来源:不详
在于“人可刑”。
  1.侈靡是加强对臣民统治的重要手段
  《侈靡》开篇即谈到:“问曰:古之时与今之时同乎?曰:同。其人同乎,不同乎?曰;不同。可与?政诛……今周公断指满稽,断首满稽,断足满稽,而死民不服,非人性也,敝也。”
  为此,“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侈靡不是单纯的奢侈消费,而是使“人可刑”,即控制臣民的手段。就是要让粟米布帛贱而易得,钟磐狗马成为侈靡之享受。使得国之君主能够控制社会经济生活,下层百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不然,鳏寡独老不与得焉。”进而稳定社会秩序。

  2.侈靡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
  《管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认为“饮食”、“侈乐”是民之所愿,只有“足其所欲,赡其所愿”,统治者才能“用之”。“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霸言》)而如果维持极低下的生活,“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
  所以,“夷吾也,如以予人财者,不如毋夺时;如以予人食者,不如毋夺其事,此谓无外内之患。”
  3.侈靡是“两手都要抓”的重要手段
  “均之始也,政与教孰急,管子曰:夫政教相似而殊方。”认为国家治理需要抓“政教”两手。政令是以强力和刑罚作为特征的,而仅依靠政令是不够的,因为“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所以就是依靠“教”的作用,通过运用“侈靡”,则“辨于地利,而民可富,辨于侈靡,而士可戚。”
  4.侈靡是缩小贫富差距、平抑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前面讲过,侈靡的对象是有限制的。所谓“积者立余食而侈”,“用贫与富,何如而可?答曰: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所以《管子》提倡运用“侈靡”经济思想,就是通过让富人在侈乐中自觉而愉悦地耗用他们的财物,同时给贫困的人提供工作的机会,以获取收入,缩小贫富差别,调节社会矛盾。
  5.侈靡是实现社会稳定、上下团结的重要手段
  管子认为:“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今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
  “辨于地利,而民可富”,通过满足人们的侈靡欲望,可以平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人人安居乐业。同时,运用“侈靡”消费,也可实现朝中团结,借以巩固政权。“故上侈而下靡,君、臣、相上下相亲”。也就是“辨于侈靡,而士可戚”。
  6.侈靡是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调整统治策略的重要手段
  “天地不可留,故动,化故从新”。管子作为处于时代巨变时期的思想家,深知固守陈规,食古不化的愚陋与危险。因此提出“不方之政,不可以为国;曲静之言,不可以为道。节时于政,与时往矣”。所谓“节时于政,与时往矣”不正是今天的与时俱进吗?因为世事是不断变化的,即“天地若夫神之动。化变者也,天地之极也”。所以要做到顺应天时,“杜事之于前”。
  《管子》的侈靡论并不是单纯地谈论社会经济和消费问题,而是将它作为一项治国政策和方略,为统治阶级富国强兵出谋划策和提供理论依据的。他认为治国最为宝贵的是“必因天地之道”,“节时于政,与时往矣”,即要遵循天地的规律,随机应变,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侈靡论就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体现,其中包含的经济思想、治世之策亦可为今日借鉴。
  
  参考文献:
  [1]诸子集成[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10.
  [2]晏智杰.西方经济学说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张固也.《管子·侈靡篇》的结构与主题[J].史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