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估客乐》唐代商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时间:2010-2-25 12:43:14  来源:不详
卖,敲作金石声。村中田舍娘,贵贱不敢争。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这些生意人,“卖假不卖诚”成为他们的经商之道。他们“一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为了利,可以不顾乡亲,大肆兜售伪劣产品,豪哄乡亲,以获取高额利润。他们用黄铜冒充金子来打造镯子,用糯米吹做项珠,以微末之本,赢暴额之利。为了能卖出,他们专向同村妇女兜售,这些农村妇女,一则见识短浅,难辨别真伪;二则未经世面,不敢面争,这就使得假劣产品畅销无阻。出卖假冒伪劣产品来牟取暴利,自古便是奸商的不二法门,但没有元稹所处时代如此泛滥猖獗。与元稹同时的诗人韦应物,曾写过一首《酒肆行》的诗歌,诗中所写的酒店老板就是这样的商人,为了牟利,酒中掺水,廉价卖出,吸引酒客,然而,由于其酒“初酞后薄为大偷,饮者知名不知味。”终于导致“深门潜酝客来稀”,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宋代民间有一首《行香子》词,形象嘲讽江浙酒商的掺假行径,“浙西华亭,物价廉平。一道令,买个三升。打开瓶后,滑辣光馨。教君未婚霎时饮,霎时醉,霎时醒。听说渊明,说与刘伶;这一瓶,约迭三斤。

  君还不信,把秤来称,有一斤酒,一斤水,一斤瓶。”全词语言俚俗,明白如话,妙趣横生,笑中带刺,极力讽刺了奸商以假充真、欺诈顾客的丑恶行为。词所说的是宋代,又何尝不是《估客乐》中所揭露掺假卖劣的遗风。元诗一开篇便说:“估客无住者,有利身便行。”明确指出当时商贸,所图者唯一利耳!他们风餐露宿,跋涉江河,无非就是为这一个“利”字,父兄训导,用伴誓约,更使他们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另外,如此卖假售劣之风泛滥,与广大农民破产转为经商也有一定关系。因为农民大多是在濒临破产下走上经商道路的。这时候他们没有任何资本实力,为了扩大经营,急切地希望加快原始积累,而制假是最好的捷径。加之世风日颓,又有专业商人处处示范,当然使得这种不良风气迅速蔓延,几成燎原之势。而最后,销售假货的结果是:“颜色转光净,饮食亦甘馨。子本频蕃息,货贩日兼行。”商人本利相生,利上转利,事业蒸蒸日上,原始积累迅速完成。就这一点而言,元稹、张藉《估客乐》所揭示的已不是唐代社会的真实生活,而是揭示整个资本社会原始积累过程的实质。 
  四、官商勾结的双重利益 
  官商一体,互相勾结,争取利益,相得益彰,这种社会现象,并非唐代才有,而是早已有之,而不过是到中唐,此风之势如燎原!据《太平广记》所载,长安巨商邹凤炽,“其家巨富,金宝不可胜计,常与朝贵游。
  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又尝谒商宗,请市终南山中树,估绢一匹,自云山树虽尽,臣绢未竭。”同样,玄宗时代的巨商王元宝,回答皇帝问家产之数,也是“臣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这些商人,有着丰厚的资金。便用钱来买官;而官家则仗其势而经商。这样,许多大商人实际成了大官僚。明代小说《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就是集官人、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社会肿瘤。如上所述,唐朝对商人态度较之前代更为宽容和认可,所以商人人官在唐朝也很普遍。《问进士》中所说“今商贾类,台隶下品,数月之间,大者上污卿监,小者下辱州县”。应该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元、张在《估客乐》中,真实地反映出这种社会现象,“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弟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这些商人,因为有钱,所以他们结交的都是一些卿大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是“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常侍者宦官也。宦阉之为下下,岂可在公卿之先。然而,这正是中唐社会的真实生活。中唐之后,宦官专权,自高力士始,“万机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