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论“被看”的女人—《…
浅论编辑学术把关和编辑…
浅论孔子伦理思想与明清…
“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真…
文化部“三大工程”援疆…
陆学艺、王辑思纵论“中…
曹操高陵1号墓清理出7个…
西湖申遗苏堤有“三宗罪…
王岳川:中国文化是“三…
“三孔”联票上调至185…
最新热门    
 
浅论“三吏”“三别”的现实主义精神

时间:2010-7-8 11:00:28  来源:不详
到了杜甫,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才在诗歌中占据了一席重要地位。“三吏”、“三别”在讽喻时事的同时,更是集中笔触深刻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和精神面貌,从中可以看出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博大胸怀。
  《石壕吏》中不仅写了老抠被捉走服役,而且还借老岖之口点明了自己一家人不是生离,便是死别,表达了诗人的深切同情。《新婚别》中写了新婚不久丈夫就被迫服役,新妇与他依依惜别,也流露出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心。类似的还有《垂老别》,诗中描写了老翁暮年从军,告别年迈的老妻的情景,老翁临别之际,听见了老妻伤心欲绝的悲啼声,看见了老妻衣衫槛褛的身影。这时尽管明知“是死别”,老翁还得搀扶起老妻,伤感她的孤寒无依。老妻也明白此去“必不归”,还劝慰老翁保重身体,真是催人泪下,叫人“塌然摧肺肝”,从而深切地体会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从这点上看,最典型的当数《无家别》。诗中主人公五年前被征人伍,当他现在因战败掉队回家一看,早已物是人非,故乡一派荒凉颓败的景象。而且回来没有几天又再次被强征人伍。这时他回想起自己久病的母亲,也不知是哪年死去的。自己生前没有奉养,死后又没有能够送葬,叫自己这一辈子难以安心。篇末的“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这不仅是诗中主人公的呼声,也可以说是杜甫代表广大受苦人民发出的呐喊!

    三、组诗还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杜甫非常关心国家命运,他的大部分诗篇都忧国悯时,流露出真诚感人的爱国热忱。“乾坤含疮痰,忧虞何时毕?”(《北征》)正体现了诗人始终如一的爱国之情。从最深刻的意义上来说,“三吏”、“三别”并非只是揭露兵役的黑暗和反映人们生活疾苦的讽刺诗,而且也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他在《新安吏》中写道,“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表达自己对唐军功亏一签的惋惜。同时他还劝勉人们忍悲共赴国难,因为“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仆射如父兄”。
    另外,《垂老别》中的老翁也深明大义,“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借老翁之口勉励人们保家卫国。《新婚别》中,杜甫更是借新妇之口发出爱国号召,“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撞关吏》中他还写到了漫漫撞关道上无数的士卒辛勤地修建工事,一句“士卒何草草”就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然后又通过关吏之口写到地势的险要,“狭窄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反映了守关将士激昂的斗志。最后诗人还表达了心中的忧虑,“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这一句写出了对历史教训的痛心,也写出了诗人的忧国爱民之情。
    当然,“三吏”、“三别”不仅表明作者忧念祖国苦难,同情人民疾苦,暴露战争的罪恶,也忠实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他对战争基本上是反对的,更何况现在征兵已到老弱、妇孺、新婚、无家者的身上,所以诗中从各方面写出了人民的苦痛和他们对战争的控诉。如“天地终无情”、“百万化为鱼”、“不如弃路旁”、“万国尽征戍”、“何以为蒸黎”。可是诗人也明白不进行战争此时又不能平息安史之乱,因此他又要劝慰人们以国事为重,“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又要鼓励人们“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诗人最终用忧国爱民之情统一了心理的矛盾,这也正是杜甫密切关注现实的深刻所在。
  &nbs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