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北京晋商博物馆里体验山…
海外华裔青年“禅武文化…
端午节的痛苦事:粽子味…
研究称濒死体验或由脑电…
克林顿的濒死体验:希拉…
少林景区五一举办功夫擂…
陆天明体验重庆“最民间…
虎年春节梦回明清 中国…
中国首条动漫体验街开街…
“孩奴”:80后的枷锁与…
最新热门    
 
痛苦体验生成的忧患情结——李商隐悲剧心理透视之一

时间:2010-7-8 11:00:44  来源:不详
剧性的心理意向。而这种忧患情结的生成背景,我们可从他人生进程中的种种生命体验,尤其是童年的痛苦体验中找到答案。
  李商隐的童年经历了许多人生痛苦,幼年就曾两次目睹亲人死亡的悲剧场面。两岁时就有了对死亡的恐怖体验,他的裴氏仲姊殁于母家,他虽仅能“扶床泣面”,但当时悲哀肃穆的气氛给他稚嫩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他30多年后为这位仲姊写的《志状》和《祭文》里依然有着鲜明的反映;另外一次是他九岁时父亲被繁琐纤屑的幕僚事务耗尽了精力,在他乡异地寂然死去。父亲的逝去对于幼小的李商隐已不再仅仅是死亡的恐怖,更多的是失去父爱的悲痛以及随着家庭经济来源的骤然中断带来的生活困顿,使作为长子的他不满十岁就不得不帮助母亲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迫于生计,他一面“悬梁”苦读,一面还要做些抄写工作。如此严峻的生活磨难对于一个尚在弱年的孩子未免太沉重、太残酷了,其势必作为一种心理事实长久地影响李商隐未来的心理发展。他那忧郁感伤的个l生气质无疑在此时已定下了基调,使他较之一般孩子更早地去领略人生的艰辛,更早地走向成熟,也更易于形成自觉的责任感。如他居母丧期间为众多亲人迁葬,上自曾祖母,下至幼夭的小侄女,并为其写下大量哀祭文和行状。这种对家庭的责任感,后来就自然发展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生抱有的深深忧患。童年的种种痛苦体验对李商隐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内在的。他的忧郁、多愁善感也许存在于他先天带来的素质之中,但童年情感经验的“基本选择”固定和强化了这种素质,使他在心理建构中形成一种明显内向、遇事易生悲感的情感倾向和性格特征,而他一生的体验都要经过这个心理结构的过滤和折光,从而主导并规范了他整个生命活动的悲剧意向。

  李商隐在30年的仕宦生涯中,11次佐幕,在幕时间竞长达20年,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才郁郁地回到京城。值得玩味的是,李商隐曾三次面临京职与幕府的选择,然而仿佛他是命定要做幕僚的,竟然三次放弃京职而去幕府充当属僚。也许每一次的选择在他都有着客观原因,我们今天因资料或缺无从确知,但这种选择本身在我们今天看来不乏耐人寻味之处。诗人对长安一直是怀着向往之情的,他也深知朝廷重京官而轻外职,因而也曾不断谋求在朝廷立足。他前期三试吏部而两人秘省,并为此颇为得意:“三干有司,两被公选,再命芸阁,叨迹时贤”。而幕府工作是寄人篱下、靠代人起草文章为谋生手段的,充其量不过是个文牍之才,与他“欲回天地”的凌云之志相去甚远。尽管任职于幕府在唐代文人的仕宦生涯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但像李商隐这样长达20年的情形也是少见的,尤其在著名诗人中。如此看来,李商隐的这种选择似乎是违背常理的,但仔细探究,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到来自诗人潜意识的冲击和困忧。心理研究表明,人在无意识中是压抑和反对痛苦的,生命无意识的选择是那些使自己乐意的、使本能欲望得以激动、奋发的对象,从而使能量发泄,以避免痛苦与焦虑。李商隐的选择在潜意识中是契合了人类这种趋乐避苦的天性的。事实上他三次去京职而就幕府,甚至终生盘桓于幕府.就是痛苦体验积淀而成的忧患情结的作用,使他形成了人生选择上的模式化倾向。
  从史料看,李商隐在京城的生存是艰难而屈辱的,甚至是危险的。因而,潜意识中京城就成了痛苦记忆的符号。他在长安求仕期间曾经有过屡次应试屡次失败的挫折体验。其中几次重要应试中的惨痛经历,更是在李商隐心中留下了痛苦印记。开成三年,应试博学宏词科,李商隐寄予厚望,以期通过考试后获得官职。然而复审时被人目为品德“不堪”而遭斥未中,这是对他政治上的一次最严重打击。
  满怀希望却意外被驳,致使他心情极为沮丧,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