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论人当在野名偏著,陋…
试论宋夏战争对范仲淹文…
试论吴伟业“诗史”的文…
试论王维心态对其诗歌风…
试论李清照的诗
试论韩愈诗歌风格演变探…
试论贾岛诗风及其构建艺…
试论李商隐与乐府诗
试论通感手法在李贺诗歌…
试论谢眺诗歌的力量之美
最新热门    
 
试论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竹枝词

时间:2010-7-17 11:41:55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廖燕  竹枝词  诗歌风格
  论文摘要: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竹枝词活泼明快、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貌,这对于了解清初岭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和竹枝词的流传情况多有助益,通过对他的竹枝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可以揭示廖燕诗歌自觉向民歌学习、诗歌风格中质朴自然的艺术渊源。
  竹枝词,最初为广泛流传于四川东部及湖北西部沿江一带,古称“竹枝”、“竹枝子”、“竹枝歌”、“竹枝曲”和“巴渝曲”,是一种为下层民众所喜爱的歌曲形式。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一云:“竹枝词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词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刘禹锡在建平(今夔州地区一带)做官时,经常到乡中观看百姓用鼓、笛伴奏,边跳边唱竹枝词的游乐活动,且还学会了演唱。自居易《忆梦得诗》云:“几时红烛下,听唱‘竹枝词’。”自注:“梦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竹枝词始于何时今已难考。据前人的记载与推测,其源当在唐代以前。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二十九“中唐”指出:“梦得七言绝有《竹枝词》,其源出于六朝《子夜》等歌……”清人王文浩《苏诗编注集成》卷一注《竹枝歌》中云:“自唐以前已有之,故方密之以为起于晋也。”自居易《听芦管》诗云:“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又据冯贽《云仙杂记》:“张旭醉后唱《竹枝曲》,反复必至九回乃止。”可见此种民歌在盛唐时已流行,起源必在此前。
  唐朝诗人的诗作中已屡屡提到竹枝词。如中唐诗人顾况《子春思归,有唱“竹枝”歌者,坐中下泪》有“渺渺春生楚水波,楚人齐唱‘竹枝’歌”。稍晚的张籍《送枝江刘名府》有“向南渐渐云山好,一路唯闻唱‘竹枝’。自居易《竹枝词》有:“‘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都提及竹枝词在中唐民间流行的盛况,也表明文人对竹枝词的关注,并开始了对这种新型诗体的借鉴和尝试。而郭茂倩更把唐代顾况视为写作竹枝词的第一人。顾况《竹枝词》日:“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民间的竹枝词多为“歌咏风土之作,而中间杂以男女狎亵之语”,而顾况所作,其词较雅,且多用典,已显示出鲜明的文人色彩。文人竹枝词既基于诗人的主体意识活动,即所谓“感于事,动于隋”,又汲取了民歌刚健清新、委婉含蓄、通俗明快的风格,从而显示出华美、隽永、流畅的气韵。可以说,文人竹枝词与民间“竹枝”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是继承,又有升华。关于文人竹枝词的首创者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竹枝词从民间转化为文人的有意创作,是许多作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竹枝词的体式有七言二句、七言四句、五言四句三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七言四句体,类似于古典诗词的七言绝句,但韵律并不严格,语词讲求明决流畅,内容以记述风土习俗为主。文人创作的竹枝词,无论构思立意、词句锤炼还是音韵修饰,都很注意从民歌中汲取营养,同时也滤掉了其中粗鄙芜杂的残渣,从而使其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提高,以至升华,成为一种吟咏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的诗体。元代以后直至明清,一直在文人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创作数量蔚为壮观。
  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二十七松堂集》卷十“七绝”类内有《曲江竹枝词》十三首,《羊城竹枝词》六首,《珠江杂诗》三首,《渔家竹枝词》三首,此外《羊城歌》和《渔家曲》各一首,“七古”类中《曲江曲》一首,虽未冠名竹枝词,但显然也属此体。这样,廖燕《二十七松堂集》中的竹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