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专家析拍卖“亿元时代”…
《网民的狂欢》:网络至…
文化在“没文化”的狂欢…
第三届郑州炎黄文化周开…
网络文化狂欢心态解读:…
重庆市民涂鸦狂欢黄桷坪…
谁说中国没有“狂欢节”…
《三枪》的极致美学与中…
男女老少齐上阵 罕见:…
狂欢精神的两个继承者—…
最新热门    
 
狂欢化理论与《水浒传》阐释

时间:2010-9-3 10:51:34  来源:不详
曾武断地称《三国演义》的最后写定者为‘平凡的陋儒’。
    陈文新在其专著《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中认为:“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宋元说话中的水浒故事并非以鸿篇巨制的‘讲史’的面目出现,而是属于短篇的‘小说’门类。”《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英雄好汉的故事是由不同的说话人分别创造出来的,它们是民间艺术的产物,“而民间艺术家创作故事,首先是追求有趣”,因为“粗野和趣味性正是民间文学的本色”。〔’〕

   王振星曾经从巴赫金狂欢化的理论高度来考察《水浒传》中的狂欢化因素,他在《(水浒传>狂欢化的文学品格》中从《水浒传》张扬的一种狂欢化的精神、人物形象塑造的狂欢化的勃勃生机以及叙事结构狂欢化特征等角度探析小说的狂欢化色彩。例证之一就是李遴判案。其实,结合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蒙元统治时期汉人与南人在蒙古人、色目人等异族的奴役压迫之下,寻常百姓从心底里鄙视那些逆来顺受、唯唯诺诺、毫无阳刚之气的同胞,因此有了“打了人的才是英雄好汉,被打的活该”的希望奋起反抗的心理情绪,不过这种心理宣泄的渠道是通过喜剧的“笑中见泪”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曹开英《论<水浒传>的狂欢化叙事》认为:“《水浒传》的读者忽视小说的道德意义、忽视书中人物行径的道德污点,反而以一种激赏的心态去关注故事,在故事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这已具有了俄国学者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化文化的特征。rr [6〕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读者,尤其是中国古代的读者,从来没有“忽视小说的道德意义”,而是总是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水浒传》进行解读,此其一;其二,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化文化特征主要包括“粗俗、狠衷、疯狂和怪诞”等,而这些特征与《水浒传》的叙事基本上是没有契合点的。曹开英在文中把武松杀嫂当作“疯狂”,其实“残忍”或许更为确切;把宋江凌迟黄文炳、杨雄分割潘巧云解读为“作者与读者之所以不去深究其法律、道德层面的不足,实在是因为这些行为与每个人心中肆意妄为的狂欢化情节契合了”,其实作者与读者正是从当时的法律和当时的道德层面出发进行叙事和理解的;把鲁智深解救金氏父女、武松重视手足之情、宋江是闻名的孝子解读为狂欢化理论中“亲昵化”实在是不伦不类;把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解读为狂欢化文化中的“粗俗、荒唐”和“不过是醉汉发泄而已”,显然是先人之见地有了结论然后又论证其前理解的,李蛰、金圣叹等人都把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看作是活佛率性而为的行为,而不是什么典型的狂欢化展现。用狂欢化理论解读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有一个潜在的内核就是“加冕—去冕”,然而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佛家圣地则没有这个内核,不过是“呵佛骂祖”的禅家精神的精彩上演罢了,还有一点世俗地嘲弄仙佛以取乐戏谑以及狂放不羁精神的发泄而已。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阳明心学和禅宗精神来看,就会理解得很自然,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观照这个现象,总是觉得那么“隔”。〔’〕这是因为这个现象本来就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它用来表达“佛性”不在于闭眼合掌、俨然一幅念经修炼的样子,而是在于“率性而行,不拘小节,方是成佛作祖根基”(李蛰语)。鲁智深是个活佛,虽然不念佛经,不做礼拜,然而打抱不平、见义勇为、救济贫弱、普救生灵,这些所作所为都是真正佛性的寓体。外面一个和尚模样虽然好看,如果不普度众生、为弱势群体做点实际的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