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从文学创作管窥南朝文人…
关于中国传统仕人的忧患…
从唐诗中的“月”浅析唐…
浅论国学热背后:忧患意…
浅谈毛泽东的“忧患意识…
论《诗经》的忧患意识
浅谈《红楼梦》中的忧患…
悲凉之雾遍华林——从中…
愤世嫉俗忧国忧民一徉于…
痛苦体验生成的忧患情结…
最新热门    
 
从忧患意识到哲理意蕴——浅谈冯延巳词抒情的哲理化倾向

时间:2010-10-12 11:41:34  来源:不详
。这种悲感常常不是对某一具体事件引发的悲感或人生中的某个阶段遭遇挫折而情绪低落,而是对人生作全面总体的一种把握。冯延巳词与李煜词相较,虽在抒情的眼界上和抒情的强度上不及李煜,但就“感慨遂深”这一点而言,则是一致的。并且冯延巳更是在南唐词人中率先将词提升到了对整个人生的思考和反思的高度的先行者。李煜在亡国后的痛定思痛,反思自己悲剧的一生,感觉整个人生有如“林花谢了春红”一般“太匆匆”,感慨道“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他抒发的感慨和得出的人生结论几乎是和冯延巳一样的。即也是从整体上来观照人生,并且深切地感受和体验到人生中悲凉的一面。
  又如其《鹊踏枝》词: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这首词给人最突出的印象也是“思致深”,具体的人和事虽然变得比较抽象,但却写出了极深极真的人生忧患体验,能很好地引发不同人生经历、不同生存处境和不同心境的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和思考。“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凡是有过美好过去而现已失去这种美好生活的人们都能被其深深地打动,凡是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而深感困惑迷惘的人们也能被其感染,更深一层说,凡是多愁善感、敏于时序的文人士大夫们都能从其中领悟到一种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悲哀而引起强烈的共鸣。可见,冯词写出了人们普遍有的一种生命体验。另外,由于冯词将他所要表达的情感放在了一个略去了具体人物和事件的环境里,且放在一个较为阔大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背景下抒情,所以,“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就不单是写了人生的无奈,而且还在更高的层面上对人生进行了富有哲理意味的思考和追寻。
  冯延巳词不仅对人生有很深刻的体悟。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说出一种普遍的人生感受。而且冯词中表现出来的执著的人生态度也能够给人哲理的启发。
  既然人生是那么无常,既然人生是场注定无从避免的悲剧,那又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呢?在冯延巳看来,正因为人生的无常,所以才更要加倍地把握好现在。如: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见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玉楼春》)
  词表现了作者对美的一往情深,自觉而强烈地流露出一种珍惜现在、善待美好、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惟其情多,才能体察自然界的生长变化,慨叹云雪的变换、春云的聚簇、梅花在寒冬的开放、丝丝波纹如酒绿,才会伤感于年华的纵目。然而这又并非“情多”之全部,它更在于从宇宙人生的深处理性地认识事物,透视人生的真义。因此,它必然是识大体的、睿智的、理性的,必然是尊重自然、珍视生命的,同时也必然具有化解、升华伤情的力量。因其如此,才会在情伤之余,认识到“芳菲次第长相续”的永恒真义,才会有“莫为伤春眉黛蹙”的自我告慰。对自然、宇宙规律的理性认知,又使得该词具备了一定的哲理性。
  另外如其《醉花间》词: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词的上片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春光将至的消息,而下片则全用议论说理的方式来写词,写出了人生的短暂,更写出了对人生的感悟:“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人生有限,人应该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寸光阴,既然我们无法把握住生命的长度,那么就让我们尽力地增强生命的浓度和质量吧。与前一首的《玉楼春》词中的“尊前百计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