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还鱼于水:文学生态中的…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文”…
论科举文化与中国古代文…
水流域视角的中国古代文…
审美趣味:中国古代美学…
探析从课时分配看《中国…
浅论中国史学文化中的人…
奥德修斯与西方古典文学…
初探古典文学创作的审美…
中国古典文学在新闻传播…
最新热门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另类

时间:2011-09-03 10:06:41  来源:不详
[注: 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后世,也把贵人当作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有时也把贵人当作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人的尊称。]家对商品的需求,商业颇为繁荣,人们对于经商已不像以往那样鄙视,不少读书人也“舍儒就贾”;隆庆[注: 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公元1537-1572年),世宗朱厚骢第三子,世宗病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36岁。葬于昭陵(北京十三陵)。]年间还一度开放海禁,但毕竟不成气候,而敢于出海闯荡者更是寥寥无几。待到明末清初,海禁就越来越严酷了。而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凌蒙初敢于突破古代中国“重农轻商”的传统,以自己创作的《转运汉》,真实地反映那个年代人们的商业意识和商业文化,表达民间部分商人从事[注: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congshi]海外贸易的愿望,实在难能可贵。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倘若《转运汉》所体现的价值观念,能被当时的主流意识所接纳,并形成一种朝野共识,那么,中国完全有可能在明代就诞生新兴的商业城市和市民社会,就不会越来越故步自封,以致远远地落后于西方。
  正如本文开头所言,中国历代的文学向有“庙堂”与“市井”之分。两千五百多年之前,孔子就对他所谓的“礼崩乐坏”痛心疾首,实际上他老人家是把“礼”和“乐”捆绑在一起了。在孔子看来,“礼”只有在“乐”中才能得以充分的彰显——这大约是中国最早涉及“文艺为政治服务”的主张吧?孔子虽也谈论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但他却鲜明地将“兴观群怨”终结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忠孝教旨上。两千多年来,“温柔敦厚”的诗教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流意识。发端于市井的中国古典小说却有所不同,它出自市民阶层,迎合市民口味,因此也就更贴近底层社会更贴近平民生活。既被讥为“启颜之辞,打油之调”,不为士大夫[注: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在中世纪,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的人事体制为中国所独有,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阶层所齿,也就得以避开文网和文字狱[注: 文字狱文字狱概述:  1、名词,专指一类迫害文人,以排除异见的事件。  2、动词,指利用特权对异己进行构陷。  3、形容词,形容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实行的无情专制。],从而获得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这对明清两代的市井文学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明清的小说作者大多是失意和潦倒的文人,仕途的无望或者令人失望,使他们不再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拘,渐渐地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和把握创作的自由了。于是,那些“市井文学”中的佼佼者,就敢于翻越主流意识的樊篱,旁逸斜出,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令人瞩目的“另类”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