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论言语行为理论与《红…
浅论言外行为理论关照下…
浅论“竹林七贤”超脱的…
浅论《白鹿原》的新历史…
浅论关于瑶族史诗中所表…
浅论《涉江采芙蓉》补释
浅论从《史记.鸿门宴》…
浅论《庄子》中的“无言…
浅论社会资源之文化软实…
宋词鸟意象中相思爱慕的…
最新热门    
 
浅论宋词雨意象中的文化悲感意识

时间:2011-11-29 12:00:46  来源:不详
代的最为急迫的任务。身怀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的宋代士大夫文人,主动承担起这个重任。他们所能够依凭的建立终极关怀和终极依据的途径也就只能是对于“道”的自持.作为“道”的保证和承当者的唯一依据也只能是士大夫文人的理想审美人格。“这种理想人格,一方面,精神超越于现实人生个我的痛苦体验而领悟提到的精神欢乐:另一方面,这一体验了现实人生的主体,又能够以大悲襟怀关注于众生”阎正是在对这种理想人格的追求当中.宋代士大夫文人一方面体味着个体人生存在的痛苦.一方面在痛苦中提升自己的人格:一方面怀着悲天悯人的心态关注着大众的生存状态,一方面对“水边林下,悠然忘我”的生存状态怀着深切的向往。于是.生存的痛苦体验和生存的不自由以及期望解脱的愿望便出现在士大夫文人的词作中。
  宋词中伤春悲秋以及描写词人闲愁的作品,正是士大夫文人自我意识觉醒,对个体生存的关注和人生不自由体验的抒写。如:王质《浣溪沙》。
  细雨萧萧变作秋。晚风杨柳冷飕飕。无言有泪洒西楼。眼共云山昏惨惨,心随烟水去悠悠。一蓑一笠任孤舟。
  在“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日里,漾漾细雨更增添了凄凉、萧瑟之意,“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借助外界的凄凉、萧瑟的景物表达自己穷愁哀怨的情感。期望自己能摆脱世事的烦扰.心无挂碍地悠游五湖。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注: 临江市-临江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道(两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46公里,幅员3008.5平方公里。]仙)则表达了词人惆怅迷茫的心情。胡晓明说:“中国文人情诗,一个极其显着的特质,即长于咏唱一种有缺憾的爱,从中表现一种惆怅不甘的情调。”这种惆帐不甘也正是词人对于人生不自由、不自主的咏叹,人生的缺憾与雨引起的凄清迷潆的意境在词人内心产生的惆怅是相似的。也因这漾潆细雨飘在士大夫文人的人生旅途中,才使士大夫文人对生存的不自由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