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苏轼对词的贡献
浅谈关于李昌龄注《太上…
浅谈实践教学在中国古代…
浅谈古代文学教学中美育…
说“俗”道“雅”谈“文…
浅谈文化自觉:体育教师…
浅谈以建构跨文化观为旨…
浅谈民族文化在建筑环境…
浅谈翻译理论视域中的文…
浅谈中国传统图形在包装…
最新热门    
 
浅谈“魏武王”称谓

时间:2011-11-29 12:00:53  来源:不详
为: 
  “魏公”为封号,时间是癸巳(公元213)年五月丙申日;“魏王”为尊号(“爵名”),时间是丙申(公元216)年五月;“武王”是汉献帝对其的谥号;“武皇帝”是魏文帝曹丕[注: 三国时期魏国君主﹑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魏武帝曹操次子。东汉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对其的谥号;“太祖”则是庙号。从皇帝的角度,曹操的“武王”是“汉朝”(国家)而非“魏国”的谥号,下葬时只能作为诸侯王严格按照皇帝的“谥号”,而不能违背圣旨。从“家属”曹丕的角度,安葬时曹丕已经“太祖崩,嗣位为丞相,魏王”,此时的“魏王”曹丕也不会同意把自己的“尊号”和先父的“谥号”放在一块。
  在历史上,曹操和司马昭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生前封王、死后儿子建立新的朝代。但《世说新语》对于司马昭则称为“晋文王”,那是因为司马昭在生前就被封为“文王”,而不是死后的谥号。《资治通鉴》记载:“泰始元年五月,魏帝加文王殊礼,进王妃曰后,世子曰太子。”“八月,辛卯,文王卒。”这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判断。
  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汉朝廷所封的魏王,那为什么墓中出土的石牌上面刻的是“魏武王”,却没有冠以朝代的称谓呢?其一,曹丕在治父丧葬时,两人同为汉臣。曹操身份为“汉魏武王”,不可能变。 此种称谓的区别比较合理,为当时君臣所通用。曹丕以汉魏王身份所置丞相华歆等群卿百僚,在《劝进书》中,也称曹操为“武王”,如“天下分崩,武王亲衣甲而冠胄”(《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而略去“魏”国之名,以有别于曹丕之称“魏王”。显然,曹操下葬时,虽未必会用“汉魏武王”之名号,但用“武王”之称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其二,“武王”的谥号固然足显其尊,但曹丕一定认为,这还不足以突出曹魏实际的权位。其三,考虑墓中的这个石牌毕竟不是墓志铭碑石,而只是作为记录陪葬日常用品的石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引《通典》关于“先自制送终衣服四箧,题识其上”的记载,墓中出土的带有刻铭的石牌和石枕恰好与此相吻合——它们准确地反映了曹操生前在预制送终衣服上的题写行为(或许曹操题写字样是魏王常所用)。《北堂书钞》一百三十六引曹操《内诫令》:“孤不好鲜饰严具,所用杂新皮韦笥,以黄韦缘中。遇乱无韦笥,乃作方竹严具,以帛衣粗布作里,此孤之平常所用也。”此文中的“所用”和“平常所用”,与出土石牌上的“常所用”如出一辙,这种情况绝非偶然。因此,出土文物上“魏武王”这三个字,恰好是西高穴村东汉大墓为曹操高陵的铁证。至于墓中发现了一些珍宝,确有违背墓主遗命之嫌,但作为太子的曹丕,给父王在墓中放一些相对珍贵的东西,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综上所言,墓中出土的带有刻铭“魏武王”的石牌和石枕不仅合情,而且合理!
  二、古代文献“魏武王”称谓考证
  史书上并不是像一些学者所说的,文献中没有称曹操为魏武王的,这倒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些学者的无知。曹丕建立魏国后,“追尊考武王(曹操)曰武皇帝”。自此以后,“魏武帝”成了三国时代[注: 简介 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和割据的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从汉代四百年太平时期到四百年混乱的过渡时代,也可说是魏晋南北朝大纷乱的开端。]魏国对武王曹操的正式官称。至后世,称曹操多称“魏武帝”或省称“魏武”,称“魏武王”者很少。但古文献也有大量记载魏武王的。1.《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