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众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
论汉儒的意识形态建构与…
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
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
傈僳族女性婚恋方式及传…
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
民间叙事的传承与表演
略论豫菜的传承和创新
最新热门    
 
传承:拯救濒危声音遗产的关键

时间:2009-9-8 17:40:49  来源:不详
意识到现代化、城市化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影响,开始自觉地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声音遗产直到本世纪初才引起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杰作名录,其中与声音有关的遗产就有14项(总数19项),占74%;2003年、2005年公布了第二、第三批名录,与声音有关的遗产分别占75%、49%。2006年,我国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杰作518项名录中,与声音有关的遗产就有255项。可见,声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声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

  胡振浩老人在表演峡江船工号子。郑坤摄

 

  什么声音才有记录的价值?宋俊华表示,我们要记录的是一种流传久远、带有若干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人类在某一阶段的精神创造、目前快要消亡的声音。要同时具备遗产价值、艺术价值、可发展价值和生态价值。像梯玛神歌,叙述了土家族的起源、繁衍、战争、迁徙、生产生活等,涉及天上地下、人间万物,甚至生命价值、哲学世界,蕴藏着音乐、文学、民俗等多种学问,是土家族古文化的宝库。梅州客家山歌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有“国风”和“吴歌”的余韵,千百年来,久唱不衰。而商贩那一高一低、抑扬顿挫的叫卖声,又往往唤起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让人想起遥远的家乡、儿时纯真的伙伴以及时刻都在牵挂的亲人。那一声声叫卖声里无不蕴含着民族、民俗文化的记忆。

  不能像“标本”那样保护声音遗产

  随着社会的日益现代化,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难以为继,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越来越淡漠。像仪式歌,如在丧礼中演唱的湖北荆州沙市的鼓盆歌,在婚礼中演唱的哭嫁歌,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娱乐的多元化以及审美趣味的转移,它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以至逐渐失去了存活的环境和土壤。

  中山大学的朱钢博士,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田野考察。对某些声响艺术面临的传承困难,他认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比如,现在长江上跑的都是机动船,用不着人力拉纤了,自然也就没人唱“川江号子”了。据调查,目前会唱“川江号子”的屈指可数,有“峡江号子王”之称的胡振浩已85岁;能领唱20多种曲牌唱腔和200首川江号子的陈邦贵,也已到90岁的耄耋之年,连最小的川江号子手陶鹏,也已是古稀之年了。

  而有些史诗的吟唱,由于不承认师承,自然也给传承带来了困难。在一些史诗流传的地方,习惯上认为说唱史诗的本领是无法传授的,也是学不了的,是靠“神灵”的启迪,是“诗神”的附体,一代代说唱艺人的出现,都是史诗中某个人物的“转世”。

  朱钢强调,声响艺术是一种活态文化遗产,拯救声音绝不是简单地把录音录像放在博物馆里,像“标本”那样保护,而是要保存其固有的生命活力,通过保护促进传承,只有依靠活态的传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传承人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希望艺术家毛遂自荐提供线索

  据悉,这次“声音记录行动”只记录人文声音,包括口技、号子、民歌、器乐、说唱、商贩叫卖、史诗吟唱、仪式诵经等八大类。每一类又包括很多项,民歌类有内蒙古长调、陕北信天游、西北“花儿”,史诗类有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号子类有成都的川江号子、重庆的峡江号子、上海的浦江号子等,商贩叫卖类有北京天桥的叫卖、南京夫子庙的叫卖、广州白话的叫卖等共50项。不过,现在的分类还有待在寻找中进一步论证和完善。

  谈到这次“声音记录行动”,宋俊华说,目前最大的难题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