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年轮》-霞蔚天成(上)

时间:2009-9-8 17:42:40  来源:不详
乱和动荡后,南京云锦经历了什么样的灾难? 这种流传了上千年,象征着中国古代丝织品最高级别的传统工艺是否存在,它真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吗?
  每个周末的下午,都会有许多戏迷聚集在南京甘熙故居的这个不大的茶馆里欣赏各种戏曲演出:
  那接下来呢,我们将有请马老师为大家奉献一首白局小曲,采芦蒿,我们掌声有请。
  他伸个大懒腰哇,哎呦,你的大妈呀,我是看不见头来也看不见脚,哎呦,你这个小女婿呀,真是太小啦。
  这是一种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老曲种,名叫白局。它说的全是南京方言,通俗易懂,生动诙谐,是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一种曲艺形式。
  白局起源于农村的吹打班子,最初也叫百曲。明末清初,当它从乡村流入城市时,当时南京城的织锦匠人首先接纳了它。他们在辛勤的劳动之中,一个坐在织机上面拽花,一个在织机下面甩梭织锦,两人一唱一和,抒发着各自的情感。清代康熙年间,白局逐渐发展成熟,并以这种表演形式世代流传下来。
  随着20世纪初清王朝的覆灭,依靠手工织造的南京云锦失去了最大的市场和消费对象。那些掌握着手工业技艺的工人由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而成为社会最底层的人。南京城东、城西一带曾是机房集中的地区,当时被称为机房窝,工匠们则被称为“呆机化子”
  在今天的云锦研究所里,还保留有几台解放前的织机。

织造是云锦生产中最后一个环节,而整个的生产往往需要十几个工种配合才能完成,因此每一个工种都形成了一个行业,如挑花、染织等。就像其它手工业一样,云锦技艺的传承也都带有很强的家族性,而这种相对封闭的传承方式也限制了它的发展。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连年的战乱已经使南京这座古城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而与之血脉相连的云锦业也已经到了即将灭绝的地步。到解放前夕,南京市能生产的织机仅有正兴源丝织厂的四台,掌握这门传统技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第一次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从1953年 月日开始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据《人民日报》刊登的消息说,在29天里,一共有约十八万人参观了展览。
  这次展览引起了中央和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展览会闭幕后,根据文化部挖掘、整理、研究南京云锦等民间工艺美术遗产的指示,南京市根据本地具体情况,确定抢救已经濒临人亡艺绝的南京对锦。1954年南京市文化处从美术组抽调了五个人组成云锦研究工作组,何燕明被任命为组长。
  陈之佛是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家,受邀担任名誉组长,负责对云锦研究工作进行指导,当时他的学生张道一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工作。
  在南京云锦研究所里还保留着为数不多的图案纹样。
  在明清时代,图案都是由宫廷画师来完成,在长达600多年的积累和完善中,云锦的图案已经在继承中国古代丝绸图案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和表现形式。云锦图案的特色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广、大,即形式美、取材广、花型大。
  今年已84岁的徐仲杰老人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当年的手稿,老人回忆说,当年他们这些学美术的年轻人看到这些图案纹样时,一下子都醉倒了。
  由于资料的残缺,许多图案纹样已经没有办法复原,对于当年这些年轻人来说,唯一可以依赖的资源就是能否找到懂得织造的老艺人。
  传统的许多老艺人,他们很多东西都在肚子里面,把家里面最秘密收藏的图案拿出来给你看,最好的料子给你看,因为在云锦行业里,旧社会里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一般的这些都不外传,
  除了能够找到的图案纹样,还可以利用的就是残存下来的袍料的残片,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袍料没有原始的图案资料,而只有恢复了原始的图案才能为以后复制打下基础。

云锦研究所请来的两位老艺人都是南京织造世家出身,张福永是挑花艺人,人称挑花张。吉干臣是织造艺人,但家族的传承都是靠耳濡目染和几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简练实用的口诀:比如说画龙,画龙要三挺,这个挺既可以用挺拔的挺,也可以用停止的停。叫三挺就是从头在脖子这个地方一挺,是一个转折,在胸膛这里挺一下,在臀部挺一下。自古以来所有画的龙,用这三挺的龙就有精神,哪个地方少了一挺,这个龙就软塌塌的了,这个总结很厉害。
  在恢复了图案的同时,云锦研究工作组还要在每一幅图案上恢复它的色彩。云锦的色彩和图案一样丰富多彩,然而并没有任何资料,只能由老艺人凭记忆来恢复,更重要的是传统色彩学和我们现在对于颜色的命名截然不同。
  藕荷、青莲配紫酱;玉白、古月配宝蓝;秋香、古铜配鼻烟;枣酱、葡灰配古铜,这些曾经被云锦艺人口口相传的口诀有多少?今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