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年轮》-霞蔚天成(上)

时间:2009-9-8 17:42:40  来源:不详
经线对应意匠图上的纵格,纬线对应意匠图上的横格。
  挑花时用竹钩按照顺序挑起一根代表颜色场次的丝线,然后根据丝线代表的颜色,依次自右至左看意匠图上同一色彩的纬线起止位置,对照花架上丝线的位置,把所有的同一颜色的丝线全部挑起。
  挑完意匠图上的一大格即八梭后,要用竹钎另一端的钩子钩住纬线,使它和经线交织在一起,然后把纬线集成一束在尾段打成结。精心设计的云锦图案就这样以经纬线的方式被储存下来。


  制成花本后,就可以上机织造了。上机前,花本的每根经线和织机上的每一根经线要通过织机大纤相连接,这样织造时,通过纬线提起应该起花的部分,再由织工用各种彩线编织成各种花纹。
  这种古老的结绳记事的方法似乎还可以用现代的计算机语言解释,织成的花本好比设计好的程序,织机上面的提花工通过提拉花本把程序送到下面的织造面,而织造面就是一个显示屏,织造工将根据显示屏的信息用纬线进行编织。
  我国提花丝织品的生产历史非常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了提花机。云锦传统生产工艺,继承了我国古代织锦提花技术并有所发展,到明代时就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对挑花结本有这样的描述:“凡工匠结花本者,心计最机巧。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算计分寸秒忽而结成之,张悬于花楼之上,……穿综带经,随其尺寸度数,提起脚,梭过之后,居然花现。”
  在明代,这种完善成熟的织造工艺,已经完全符合现代丝织提花工艺原理。而且《天工开物》中所绘录的花机图的结构,同现在云锦的花楼机基本一致。
  清代由于云锦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云锦生产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作为云锦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挑花业也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
  直到今天,云锦织造还保留着一个传统就是,编织好一个花本后要复制出另外一个花本,并把原始的花本收藏起来,这个过程叫倒花。
  装机前要把经线准备好,叫打经线。它的过程仍然保持着几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工艺,从材料到每一道工序都没有改变。
  装机也叫造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一次装造工艺的完成需要十几天的时间,不仅需要把这一千多个构件调试好,装上花本后,还要把织机上的经线和花本的每一根经线连接。每换一次花本就要重新装造一次,而且这种工作只能用人工来完成。
  大花楼木机织造云锦是由上下两个人配合操作生产出来的。上面的人叫拽花工,也叫提花工。他按照花本纬线编排的次序,提起一根纬线使与之相连的经线分离出来,这时与之相连的织机上的经线相应也提升,形成梭口,织工完成一个编织动作时,拽花工再把所提起的纬线抽出来,闭合梭口。随着拽花操作的进行,整个花本绕花架转动。这也就是为什么这种织机能够织一些大型图案的原因。

在云锦木机织造中,最重要的织法就是通经断纬。所谓通经断纬就是纬线由不定数的彩绒段拼接而成,不受颜色的限制。它可以根据需要在纬向同一梭内织上丰富多彩的丝线,一般可以织七八种颜色,最多可以织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颜色。如果一个织物上有几十朵花,可以用这种织法达到花的颜色形成不同的色彩,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逐花异色。这种织物名叫“童子攀枝莲妆花缎”,在这上面,每一排童子的形态各不相同,甚至一排中每一个童子的衣服颜色也不一样,这种效果是其它织造工艺无法完成的。虽然它是个电脑程序,人物的造型、纹样已经没法再改变了,但是织的时候,每个纹样可以织出不一样的颜色。换一句话说,如果人有心的话,织一辈子就用同一个花本,可以织出不相同的东西。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云锦也有寸锦寸金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个织工每天最多只能织造5公分左右,之所以这么慢是因为织工每完成一个编织动作都需要全身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完成,织手往往要口中默念口诀,用脚踏着开口,手甩梭管,脑中配色,眼观六路。据说,织手每完成一次,要念几十句口诀。
  1979年开始的“明万历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的复制工作可以说是对当时南京云锦研究所织造技术水平的一次极大考验,尽管有一些老织造工人熟悉织造技术,但是织一件普通的云锦和织一件龙袍却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件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除了在织物中用了大量的金线之外,还把孔雀的羽毛作为织物加了进去。这是一个以前没有遇见过得问题,甚至那些做了一辈子的老艺人也只是听说过,而没有织过。
  由于在织物中加入了大量的金线和羽毛,这也给织造带来了许多技术上的问题。因为羽毛和金线的硬度、软度都不一样,羽毛比较柔软,毛打扁了以后,就没那个效果了,所以还要轻轻柔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