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琉璃厂百年老字号难掩落寞
2007-10-29 北京商报

琉璃旧厂虎房西,月斧修成五色泥。遍插御花安凤吻,绛绳扶上广寒梯。 —— 清 吴梅村

民国初年琉璃厂
盛世兴收藏,随着艺术品交易的快速发展,京城艺术品市场逐渐形成了“圈”,本报记者通过对京城十大收藏圈的调查采访,把一本本艺术品收藏的生意经呈现在读者面前。
有着300多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琉璃厂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无论是这的古玩字画、古旧书籍,还是文房四宝、碑帖拓片等等都吸引着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而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琉璃厂曾经的辉煌略显褪色,很多店铺甚至无人问津。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琉璃厂究竟能否重现昔日的辉煌,脚下路在何方,这个问题备受关注。
荣录堂的伙计创办荣宝斋
琉璃厂上最有名的老字号莫过于荣宝斋了,荣宝斋的创建也颇具传奇色彩。在琉璃厂西街尽头的一间字画店里,有一对在琉璃厂生活了30多年的老夫妇,老先生艺名墨言,自幼酷爱绘画,从《科技日报》退休后,开始专心作画。2003年,老两口把自己住了30多年的房子重新装修,改成了前店后家的形式,开始在琉璃厂经营字画店。他们的故事颇为传奇。太太刘丽君是荣录堂的后人,说起这荣录堂,来头可大着呢,它比荣宝斋历史还长。刘老太太祖籍山西文水,祖上作为晋商进京已经300多年了。据老太太讲,她祖上官商结合,曾曾祖父给皇宫里造办笔墨纸砚,采买文房四宝。荣录堂的老店面就位于今天琉璃厂东街上,晋商的严谨和抠门是出名的,刘掌柜对伙计不免苛刻了点,有个伙计自己有了点积蓄,又耳濡目染学会了经商之道,就自立门户,到琉璃厂西街接管了一家名叫松竹斋的字画店,还发誓也要在店名里起个“荣”字,跟原来的掌柜一较高低,据说,这就创办了“荣宝斋”,说起这段轶事,还是鸦片战争时候的故事呢。提起祖上经历过的琉璃厂盛况,老太太颇为自豪。可她口中那种繁华的往日情景与眼前门口游人不多的现状形成了对比。
琉璃厂兴盛300年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