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帝国之道——简评史景迁…
文化帝国主义与在第三世…
传统中国城市的多彩画面…
文化与现代化文化帝国主…
文化帝国主义的几种理论…
全球化、文化认同与文化…
文化帝国主义与“意识形…
《帝国》的谱系
妙峰山庙会:中华封建帝…
最新热门    
 
大清帝国城市印象

时间:2009-9-8 17:44:56  来源:不详
明朝的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然保持了繁荣。但清朝的南京,陪都六部被撤消,“南京”被更名为“江宁”。开国初期的满族统治者力戒腐败,保持北方人的朴素生活。他们敌视城市生活,禁止在歌舞宴饮,还用“文字狱”等手段,抑制江南士大夫的雅集结社活动,百般压榨,将南方财富北调京城。从此,南京失去了财富和活力,再也不能成为中国城市生活的表率。
  
  1788年,英国历史学家吉本写了《罗马帝国衰亡史》,描写盛极一时的罗马,极尽奢华的城市。英国早期的汉学家之一的德庇时爵士认为:罗马的情景,南京也发生过。用罗马的灭亡,来关照南京的衰落,就使得我们获得了另一种眼光。南京的衰败,是所谓的“失落的文明”。农业民族创造的城市文明,常常被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的落后文明所征服。
  
  此画描写的正是鸦片战争前萧条的南京。画面凄惨,僧人引领着吹鼓手们,侍女们素衣孝服裹身,紧随的脚夫们抬着棺木,确乎是一场出殡。画面地点应是在西城三山门(今水西门)附近。画面右处露出城南一角,是原来南京城外最繁华地带,所谓“乌衣巷”的所在,现在全都颓然废弃,河道中空有几支农船载货入城。少了香火的寺塔,兀自一根根地竖立着,等待着倒塌的那一日

 

北京灯笼店
  
  阿罗姆的画册出版前不久,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角举行过一次中国灯笼展览。赖特在介绍这幅作品之时,回顾了当年轰动全伦敦的展览。那是一只从中国运来,只偶尔在大典上使用的华丽灯笼,集雕刻、镀金、丝绸、刺绣和流苏工艺之大全的杰作。
  
  灯笼制作是中国城市经济中一项重要行业,除了是工艺品外,也是百姓的日常用品。乾隆年间,民间生活标准较后来为高。18世纪的中国人的生活质量高于战乱频繁的19、20世纪,家家户户都挂得起灯笼,还一般都会在其上作些装饰。那时中国还没有像欧洲城市那样建立城市公共照明系统,官府要求行人晚上出行都要用灯笼。黑灯而行,更夫可以指为盗贼,加以逮捕。官府甚至要求在每个灯笼上写上主人的姓名住址,以备巡捕核查。在有些易于滋事的场合,还要求悬挂上统一制作的“官灯”,严加看管照顾。
  
  画中北京城里的灯笼店,正是生意很好的全盛时期。各种款式、方圆各异的灯笼皆备,工匠在灯笼的绢布面子上描龙绘凤,掌柜在给挑剔的顾客的灯笼上加上窜珠,梁上悬挂的龙头和鲤鱼,都是为元宵节耍灯而制作的。从灯笼店看清代社会的城市生活,富裕、恬静和悠闲可见一斑。古代罗马和雅典也用过灯笼,但欧洲未围绕其形成一套习俗


 

乾隆与小斯当东
  
  1793年9月2日,英国使团从北京出发,到承德觐见乾隆。根据英方的记载,京官出身的大学士和中堂比较友善,同意免除叩头礼。而另一位大学士,曾任陕甘、闽浙、两广总督的福康安则比较傲慢。英国人认为这是他一贯在边疆平定边患,特别是在福州和广州见惯了英国捣蛋商人的缘故。
  
  福安康把英国人视为一个侵略成性的民族,不能给以任何鼓励辞色。和中堂似被其说动,特使觐见皇帝必须无条件行属国使节的叩头礼。英国人只肯吻帝手,行单腿下跪的礼节。谈判很紧张,但基本保持着对话气氛。清朝君臣始终忍着,没有把他们轰出热河行宫。最后双方互给面子,英使觐见以单腿下跪了事。
  
  9月17日是乾隆的生日,各国使节来热河献礼祝寿。乾隆很高兴,据说英国副使斯当东12岁的儿子小斯当东在路程中跟耶稣会教士学会了汉语,会见那天在殿前和皇帝随意交谈。高兴之余,乾隆把自己腰间的荷包和翡翠送了他。两件御珍至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